逝者|我国著名电子学家陈涵奎先生

发布者:朱 涵发布时间:2022-05-12浏览次数:165

逝者|我国著名电子学家陈涵奎先生

20170911


  著名电子学家、教育家,全国政协第四届至第八届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享局级离休干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涵奎先生于20179412:30在华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陈涵奎先生是一位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电子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党,忠于人民的社会活动家。

  陈涵奎先生1918118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夏溪镇,在其父影响下,自幼酷爱读书,受到爱国思想熏陶,参与抵制日货和集资抗日,在私立无锡中学受到良好的教育,1935年考入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42年进资源委员会工作,1946年公费赴美留学,194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电讯专业硕士学位,1950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得电讯工程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19509月-19516月任伊利诺大学电机系研究员,从事天线方面的研究工作。1949

1951年在美国参加“留美科协”。

  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愿望,陈涵奎先生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饶,毅然于19518月取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19519月-1954年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授。19548月-1972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物理系无线电教研组主任。1961年起任微波研究室主任、华东师大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629月起任华东师大校务委员。19632月起任教育部高校理科教材编审委员。1972

1978年任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788月回到华东师大物理系。1979年任华东师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任上海市高校教师职称评议委员会电子学与自控组副组长。1980

1984年任物理系系主任。198112月起任华东师大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学位委员会理科主任委员。1983

1989年任国务院(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年起任华东师大微波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士,电子学教育学会常委,《电子学报》编委,微波专业学会副主任,上海电子学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九三学社顾问,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顾问。1998年离休。

  陈涵奎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他专长天线、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在《中国科学》、《IEEE-AP》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数十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著有《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基础》等专著。1950年在美国获Sigma Xi学会金钥匙奖。1977年获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0年获上海市优秀论文奖,198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64年,陈涵奎先生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当时委员中最年轻者之一,此后继续担任了全国政协第五至第八届委员。他几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殚精竭虑,献计献策。

协助建立我国第一个微波仪器专业厂

陈涵奎先生参加政协会议

    1958年上海市计划委员会确定由上海亚美电器厂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担3cm微波测量仪器的研制任务。当时微波仪器在国内还是空白,而上海唯一一家无线电工厂—亚美电器厂主要产品是高、低频讯号发生器。在陈涵奎先生的指导下,经双方共同努力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19589月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3cm微波测量仪器,为中国微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经过不断改进,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中国微波仪器的一个重大空白。从而使电子工业部于1959年确定上海亚美电器厂为微波仪器的专业生产厂。此后,他又指导该厂成功研制了从厘米波到毫米波各波段的测量仪器和元件。

    1972年,他曾经在该厂蹲点二年半,与几位青年教师一起编写了一套约60万字的微波技术教材,为该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讲授微波技术。并与该厂的同志一起攻克难关,在1979年研制成国内第一套微波网络分析仪,再一次填补了我国这类微波仪器的重大空白。

中国微波能应用的开拓者

  陈涵奎先生的一个重要业绩是中国微波能应用。微波最早的重要应用是雷达,其后又发展用于通信和物质结构的研究。微波能应用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但都不是作为能源来用,将微波作为能源使用,这在微波技术的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

    70年代,陈涵奎先生先后到几十家工厂、医院、研究所了解情况,研究微波能在各行业可能应用的前景。在他的积极倡导和技术指导下,1975年中国第一套微波加热干燥设备投产,大大提高了效率,实现了生产自动化,节约50%的劳力。至此,微波加热的应用在上海市的其他行业和全国各地相继展开。四机部还专门请他到部里作微波能应用的报告。此外,他还做出了理论成果,1976年他从电磁理论导出了微波箱式加热器谐振模式数的正确计算公式,纠正了国际上长期沿用的错误公式,1979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得到国际上的赞扬。

1987年,陈涵奎先生参加广电部前部长李强主持的“上海市电视台八频道场型改进鉴定会”

    1980年,电子工业部和卫生部联合在上海召开会议,制定中国的微波辐射标准,陈涵奎先生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标准的制定。1982年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二届欧洲微波会议上,他介绍了中国的微波辐射安全标准,受到与会人员的极大欢迎。1981年,在第十六届国际微波能学会年会上,他宣读的论文《中国微波能应用的发展》在国外同行中引起了轰动。从此,中国微波能的应用走向世界,逐步发展了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1991年,亚太地区微波会议在台湾召开,他的论文《二十年来微波能应用在中国的发展》被会议定为特约报告,为两岸学术沟通发挥了作用。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陈涵奎先生一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和“科学家要到实际工作中去找课题”的号召,解决了电子学方面的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

    1980年,上海市打算通过中外合资在中山西路仙霞路口建造一座高98米的26层高楼虹桥宾馆,但建馆地址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kHz频道的发射天线只有860米。按照苏联的有关规定,发射天线附近不允许建造高楼。由于中外合资建造的草约已经签定,“虹桥宾馆能不能造?”上海市计委通过市科协把论证的任务委托陈涵奎先生研究解决。他勇挑重担带领微波研究所的同志,用两种不同方法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又加工了1/2500的宾馆实体缩尺模型,在微波频率下进行模拟实验测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孤立高楼对电波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形成阴影区,影响最坏的方向辐射场强的减弱不大于2.3dB。从而解决了宾馆建造后电台是否要搬迁的争议。这项研究成果使市政府决策有了科学依据,受到上海市领导的表扬,相关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

陈涵奎先生在家中工作

    1983年秋,陈涵奎先生带领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走出校门进行调研。在上海电视台了解到该台的八频道电视在金山、宝山和闵行等重要工业区收看效果不好的问题。他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立即组织研究所的同志用先进的几何绕射理论和矩量法,对八频道电视发射天线进行全面和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加工了电视发射塔缩尺模型进行微波测量,与野外实测的电视发射天线方向图进行对比,发现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会同上海广播电视局商定采用改变(八频道)发射天线馈电方式的改进方案,这个方案实施后,金山、宝山和闵行等地区八频道彩电收看效果立即获得显著改善。这些地区的电视用户纷纷给他领导的微波研究所和上海电视台写信,感谢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该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1988年获上海重大科技成果奖。项目鉴定会由广电部前部长李强主持,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参加。

  上海电视台八频道发射天线采用的是装在方形截面金属柱体四周的多层双环天线阵。日本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分析过这类天线的辐射场,但把反射板当作无限大。陈涵奎先生用的是几何绕射理论,考虑了有限尺寸反射板的影响,研究发现比无限大反射板所得结果准确而可靠。相关论文在1985年日本第三届天线与传播国际会议上宣读时,受到与会者高度赞扬,国外天线专家赞誉陈涵奎先生是国际上第一个把几何绕射理论应用于研究分析柱形反射体天线的。

言传身教,精心培育电子学专业人才

  陈涵奎先生回国后一直在教育战线工作。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生动而深刻的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为培养无线电物理科技人才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贡献突出,从1956年起,他先后培养了60多名研究生,博士生,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这些人才成为了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陈涵奎先生勉励青年:“要利用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人才。”这是他热爱祖国、热爱青年的肺腑之言。

  陈涵奎先生作为上海市科技界和华东师大的唯一代表,于1962年出席了广州会议,在会上,他第一次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教诲。1963年,周总理到上海时接见了他,同他亲切握手。他又一次面聆了总理勉励知识分子“过五关”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亲切教导。其后,他又曾有机会和周总理多次接触。周总理一心为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形象和善于团结人民的豁达胸怀,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使他得到一种强大的动力,鼓舞他奋发前进。

猴年春节,校党委书记童世骏看望慰问97岁离休干部、我国著名电子学家陈涵奎教授

时任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朱民为陈涵奎教授庆95寿诞

200710月,师大一村“侨联”看望九十高寿的归侨陈涵奎教授

  陈涵奎先生在华东师大工作的几十年中,学校领导对他十分尊重,关怀备至,他也乐于交心、献言。他奋力工作,报答党的知遇之恩。他几十年如一日,为物理系、电子科学系、微波研究所、华东师大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著的贡献。1981年,他领导的无线电物理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全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继后又被国家教委列为国家重点学科。

  改革开放以后,陈涵奎先生曾多次赴美国、英国、芬兰、法国、德国和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每次出访回来后根据所得见闻,提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提高国内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他还邀请了一批国际上有名望的学者来校讲学。

  为了表彰陈涵奎先生对国家的贡献,1990年分别获国务院和国家教委表彰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长期从事高校科技工作的荣誉证书。享受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上海市委颁给他新中国成立60周年荣誉纪念碑章。

为上海市电子学会的筹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市电子学会于1958年开始筹建,陈涵奎先生担任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加筹建工作。19619月学会正式成立,他当选为学会的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担任学会主办的无线电业余进修学院的副院长。学会成立之初,会员人数只有数百人,只有电子仪器、电子器件、微波技术、通信、广播电视和无线电元件等6个专业组。学会的任务是把学校、科研单位和工厂企业等不同岗位上的同志组织在一起,加强横向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培养人材,提高电子学科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学会于19631月举行第一届学术年会。数年间,每个星期日上午,学会正、副理事长和正、副秘书长必定在科学会堂举行联席会议,陈涵奎先生一定赶往参加,从不缺席。1963年学会创办了面向广大电子科学工作者的学术刊物《电子技术》。无线电业余进修学院培养了数期学员。在1985年会员人数发展到五千多人,专业组扩充到14个。在1982年至1986年期间,陈涵奎先生当选为上海市电子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上海市电子学会还有外事工作,1972年陈涵奎先生参加接待了首批美籍华裔专家回国访问。此后,他负责接待了多批国外电子学专家,其中包括由两届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长率领的代表团,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缩短我国与国外在电子学科方面的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电子学会在培养人才和发展上海巿的电子工业和电子科学技术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陈涵奎先生在学会工作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会取得积极成果是与他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陈涵奎先生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他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他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的师者风范;他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来源|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