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论施蛰存小说现代性的生成方式 | 李一光 | 期刊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2期):101-105 | 2008 | |
论施蛰存小说性本能和死亡本能的关系 | 吕晓芹 | 期刊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第8期):185-188 | 2007 | |
论施蛰存小说的都市经验表达 | 田雪菲 | 期刊 |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第4期):6-8,11 | 2017 | |
论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阶段性特征 | 翁菊芳 | 期刊 | 社会科学论坛,2008(第12期): | 2008 | |
论施蛰存小说的“寻找”结构 | 王叶青 | 期刊 |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第9期): | 2011 | |
论施蛰存小说创作道路及主导心态 | 余志平 | 期刊 | 孝感学院学报,1999(第2期):52-57 | 1999 | |
论施蛰存小说《春阳》中的婵阿姨形象 | 曹宇荃,俎广甫 | 期刊 |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第2期):119-119 | 2007 | |
论施蛰存小说《扇》中的理想女性建构 | 郝迎聪 | 期刊 |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第7期):139 | 2009 | |
论施蛰存文学思想的现代性 | 赵凌河 | 期刊 | 当代作家评论,2005(第1期):93-99 | 2005 | |
论施蛰存现代派小说的非现代主义特质 | 黄忠来,杨迎平 | 期刊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1期):70-73 | 2001 | |
论施蛰存历史小说叙事模式的生成 | 周晓秋 | 期刊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第1期):84-88 | 2012 | |
论施蛰存内在的矛盾冲突 | 李金凤 | 期刊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5期):32-35 | 2002 | |
论施蛰存历史题材小说的存在之思 | 王叶青 | 期刊 |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3期):327-330 | 2012 | |
论施蛰存历史小说创作的外在诱因 | 周晓秋 | 期刊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4期):68-70 | 2008 | |
论施蛰存荒诞小说的意象——以《魔道》为例 | 翁菊芳 | 期刊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78-81 | 2008 | |
论施蛰存历史题材短篇小说的创新 | 唐正华 | 期刊 | 文史哲,1994(第2期):89-92 | 1994 | |
论施蛰存对外国文学研究与传播的贡献 | 王立明 | 期刊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2期):146-148 | 2006 | |
论施蛰存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 王木青 | 期刊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第4期):56-61 | 2015 | |
论施蛰存都市小说的现代意识 | 黄德志,肖霞 | 期刊 | 齐鲁学刊,2000(第2期):26-30 | 2000 | |
论施蛰存都市小说中的生存异化 | 陆邹 | 期刊 | 青年文学家,2014(第32期):38-39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