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心理分析与新感觉派之辨:为施蛰存正名,与严家炎商榷 |
王福湘 |
期刊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第2期):22-28 |
2013 |
查看详情 |
写实:社会剖析与心灵分析——茅盾与施蛰存文学观比较谈 |
黄忠来 |
期刊 |
江西社会科学,2002(第6期):48-50 |
2002 |
查看详情 |
心理分析背后的人性观——评施蛰存心理小说《石秀》 |
伍星 |
期刊 |
青年文学家,2009(第6期):43 |
2009 |
查看详情 |
小说家施蛰存对戏剧的关注和贡献 |
杨迎平 |
期刊 |
社会科学杂志.2008,(9):151-155,190-191. |
2008 |
查看详情 |
小议施蛰存历史小说中的表现主义倾向 |
张攀 |
期刊 |
才智,2015(第26期):244-245,247 |
2015 |
查看详情 |
小说:翻开历史的另一面——施蛰存《石秀》和李拓之《文身》文本对读 |
郝若萍 |
期刊 |
绥化学院学报,2006(第6期):90-92 |
2006 |
查看详情 |
向施蛰存约稿琐记 |
曹正文 |
期刊 |
上海采风,2017(第6期):68-70 |
2017 |
查看详情 |
相逢何必曾相识——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中人格结构的精神分析 |
刘丹 |
期刊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第4期):126-129 |
2005 |
查看详情 |
现实与自身双重压抑下的悲剧形象——试析施蛰存《春阳》中的婵阿姨形象 |
张玥儿,黄德志 |
期刊 |
名作欣赏,2015(第29期):57-59 |
2015 |
查看详情 |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与渗透: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初探 |
商景云 |
期刊 |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2期):69-74 |
1994 |
查看详情 |
现实的逃避——试析施蛰存短篇小说《梅雨之夕》 |
吕佳,黄德志 |
期刊 |
名作欣赏,2014(第20期):49-50 |
2014 |
查看详情 |
现代叙事视角下的施蛰存历史小说《石秀》 |
安芳宜 |
期刊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第3期):110-111 |
2010 |
查看详情 |
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变形:论施蛰存的现代派小说 |
杨迎平 |
期刊 |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第4期):108-111 |
2000 |
查看详情 |
现代文明中女性个性的压抑与矛盾: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矛盾心理比较谈 |
张宜琳 |
期刊 |
大众文艺,2010(第4期):141-142 |
2010 |
查看详情 |
现代性关照下施蛰存历史心理分析小说的悲剧色彩——以《将军的头》、《石秀》、《鸠摩罗什》为例 |
左珊珊 |
期刊 |
丝绸之路,2013(第8期):112-114 |
2013 |
查看详情 |
现代派作家施蛰存的左翼倾向——兼谈与鲁迅、冯雪峰的交往 |
杨迎平 |
期刊 |
鲁迅研究月刊.2008,(11):57-62,39 |
2009 |
查看详情 |
现代派作家施蛰存的左翼倾向:兼谈与鲁迅、冯雪峰的交往 |
杨迎平 |
期刊 |
鲁迅研究月刊,2008(第11期): |
2008 |
查看详情 |
现代化都市下心灵自由的探索:析施蛰存《梅雨之夕》 |
王敏琦 |
期刊 |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教学研究),2013(第2期): |
2013 |
查看详情 |
现代的先锋与传统的沉淀:试论上海租界语境下施蛰存都市题材小说的创作 |
王静 |
期刊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第A2期):89-90 |
2012 |
查看详情 |
西江月 悼蟄存師/金縷曲 悼念恩師施蟄存先生/浣溪沙 懷蟄翁 |
周聖偉等 |
期刊 |
词学,2004(第1期):298 |
2004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