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夏胡焕庸率学生李旭旦、詹子政、楼桐茂、王慕韩在考察淮河途中。归后4个月即出版《两淮水利盐垦实录》

发布者:陈枝清发布时间:2022-08-02浏览次数:229

1934年胡焕庸(左2)率学生李旭旦、詹子政、楼桐茂、王慕韩在考察淮河途中。(来源:胡焕庸之孙胡复孙提供)

相关介绍:1931年江淮流域大水,苏皖各省受灾严重。1934年夏,胡焕庸带领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学生李旭旦、詹子政、楼桐茂、王慕韩,组成五人考察团考察两淮。1934年7月7日从南京出发,历时一个月,经行二十多个县,最后转道上海回南京,沿途考察以淮河水利、沿海地区废盐改垦情况为中心,旁及自然人文一切地理现象,归后编写报告,于1934年12月出版《两淮水利盐垦实录》(查看链接)

在两淮考察基础上撰写的《两淮水利盐垦实录》一书,由于针砭了国民党导淮委员会在淤黄河故道上开挖新淮河的错误,为当局所不满,以致此书一问世,绝大部分被原导淮委员会主委陈果夫秘密收购焚毁,存世极少。1947年,淮河水灾仍严重,为助政府整治淮河,胡焕庸将已绝版的《两淮水利盐垦实录》析为两册《两淮水利》(正式出版)、《两淮盐垦》(未正式出版)重印。

1950年8月,胡焕庸到华东水利部治淮委员会(安徽蚌埠)任技术委员。治理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到职后,与工程部技术人员从皖北到苏北实地考察,建议开发苏北灌溉总渠,并提出包括安徽、河南地域内的许多治理淮河的建议。苏北灌溉总渠于1952年建成。在治淮工作的三年间,先后写成《淮河》、《淮河水道志》、《淮河的改造》、《祖国的水利》等书。1952年,在安徽怀远筹办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治淮委员会直属),担任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教务长。查看治淮相关工作笔记。

注:两淮考察团在洪泽湖大堤南端面,左二为胡焕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