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吴泽先生

发布者:刘圣婴发布时间:2020-11-03浏览次数:44

袁仲一:怀念恩师吴泽先生


发布时间:2014-02-24 

编者按:我校历史系60 届校友袁仲一先生,现年82 岁,是我校吴泽、束世澂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西安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至今。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出现后,他即作为考古队长主持了整个发掘工作,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馆后,他又兼职首任馆长,接待了无数的国家首脑和重要宾客。在国际上被称为“秦兵马俑之父”,国内外享有盛誉。袁仲一对母校非常关心,今年12 月21日吴泽先生百年诞辰,特写了此纪念文章。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吴泽先生百年诞辰。吴先生是学术界的泰斗,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先生一生治学勤奋,严谨,不断开拓、创新,硕果累累,为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先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  吴先生虽然于2005年仙逝,但他治学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以及诲人不倦的崇高风格,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激励后人前进的光辉典范。

吴先生是我的恩师。1956 年我进入母校华东师大 历史系学习,直到1964 年2 月离开母校走上工作岗 位,在长达7 年多的时间内,一直是吴先生、束世澂先 生,以及历史系的诸位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教导下度过 的。母校给了我知识,教导我如何做人和治学的方法。 离开母校后,我是沿着恩师指引的治学道路成长的。师 德、师识的恩泽,使我受益无穷。

在我作历史系本科生的四年里,吴先生是系主任, 主管科研及教学的全盘工作。在百忙中仍亲临教学第 一线,常在文史楼的大教室内,给我们全年级的学生作 专题学术报告。讲史学理论,讲专题的史学知识以及指 点搞科研的方法和途径。先生知识渊博,分析问题透 彻,语言生动饱含激情。听吴先生的讲演,是种美好的 享受,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我作研究生的三年内,吴先生和束世澂先生,是我与丁季华、常才林、周修强四人的导师。这时与先生 的接触密切,聆听的教诲更多、更直接。使我深受感动 的是,我们的史学理论和史学专题知识课,都是在两位 导师的书房内进行的。大家坐在导师的身边,听先生循 循善诱的精辟讲演,有时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带有以往学塾式的授课方法,使我们感到亲切、温暖,学习知识易于深入。

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吴先生非常强调基本功 的训练,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史料和专业基础理 论知识。这是吴先生及母校历史系教学的一个突出特 点。我记得在四年的本科生阶段,发给学生每本教材的 后面,都附有《学习指导书》,书目中包含一些基本史 资和理论著作,以供学生深入学习时阅读。

对研究生,更强调必须要读史籍原著及马恩有关 的理论著述。结合每学期学习 的进程,吴先生和束先生都开 出必读的书目,要求学生认真 阅读。这样一来,促使我们读 了大量的古文献及马恩的原 著。虽然不能全部消化,难免 一知半解,但却使我们奠定了 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在研究方法方面,吴先生非常重视史与论的结合。他经常告诫学生,写文章不要搞史 料的堆积,也不要言之无据, 或基本资料尚未弄清楚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犯重史料 轻理论的现象,先生在一次讲 演中说:“我今天教给你们一 个指头 (说时伸出右手食 指),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用来分析浩繁的 资料,找出历史发展发展的规 律,复原历史事件的真实(大意)。”这是不易的治学箴言。

吴先生常教导我们做学 问一定要注意逻辑思维的训 练,对分散的众多资料,要采 用归纳、综合的方法找出共性与个性,揭示事物的规律 与本质属性。另外,要注意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的 关系,以防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先生的教导,使我终生 受益。

在我离开母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吴先生和束先生 对我的临别赠言是:做学问要学八路军,不要学李闯 王。要建立根据地,再将根据地逐步扩大。当时我被分 配到西安,束先生还关切地说:“你的路途远,在火车 上不要打瞌睡,防止东西丢失。我有盒中华烟,你带上, 困时就抽一支。”从做学问到生活末节,两位恩师都无 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非常感动!

我刚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后,有次吴先生到 西北大学参加博士点评定大会,借此机会,在宾馆内、 在我家内及参观兵马俑时,先生又多次叮嘱我,要利用 新的考古资料,加强对秦文化、秦史的研究。  吴先生虽已离开了我们,但先生的教导使我永远 铭记于心,先生的光辉形象,是在我们心中矗立的丰 碑,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