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祥 1906—
语言学家。浙江永嘉人。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认王国维先生为指导老师,专业方向“金文甲骨文之研究”。1928年到中山大学当副教授。1931年任浙江省立杭州高中教员。1934年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兼教《中国通史》。1936年任四川大学副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从北京奔回浙江,任中学教员。1945年任英士大学副教授。专长古文字学、经学研究。为《古籀余论》补漏千多字。认为汉字的构成条件,包括形、声、义三个方面,古文字研究工作者必须具备形、声、义三方面的识别能力。从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本身,归纳出十条基本规律:象形正侧动容变革例;象形点划繁简例;辅助符号增省例;形声符号更换例;形声符号重复例;形声符号位移例;六书隶属再分例;同声文字通假例;同义字代用例;古今音读分歧例。建国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会理事。主要著作有:《释千》、《释百》、《释甫》、《释皂》、《字说》、《虔字说》、《字说》、《兮伯吉父盘铭考释》、《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殷周时代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墙盘铭文通析》、《金文大字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