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追寻东方思维模式

发布者:丁嘉晖发布时间:2022-08-12浏览次数:54

现代科学追寻东方思维模式


【作者】潘雨廷【日期】1991.01.24【来源】社会科学报


在西科学进一步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许多西方科学家试图用东方式的思想忽模式来解决当代科学的难题。在今日,以周易的生机主义整体论反观当代物理学生物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否在掷骰和薛谔定的猫究竟是死还是活”。


思想”与“科学”的概念各有其时空条件的规定性。从这一观点考察易学与中国古代科学关系的历史,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和秦汉以后(至近代)似不能等视。先秦时代,易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紧密,并已能本于“三才”(天、地、人)易道,对中国上古以来科学和技艺上的成就进行思维上的总结,并形成具体的科学分类学说。惜自秦汉以降,“道”“器”变通之易理、“制器尚象”之易道,不为学者所见重。研易者大半为“经学”所囿。由此,易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日渐疏远。以象数论,又逐步严分“阴阳”“五行”为二,则原先在“象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易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联系失其依据。至魏晋时代,唯一能保存传统易道的“易象”,又为王弼一系学者所扫。由是易学内容日隘,其发展趋于思辨化。直至唐李鼎祚辑成《周易集解》(公元762年)一书,重视“三教合一”的易理,能部分保存易学象数。而后,宋初陈搏恢复先秦的“图书数”思想,于易学有划时代的发展。由薛学潜、丁超五等人在本世纪中叶复兴的象数科学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陈搏一系思想在近代的发展。


研究《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我以为,在“通”易学“古今之变”的同时,应对中西科学特别是西方近、现代科学发展的进程及问题有真实深切的理解。


西方古典科学思想以几何形象的逻辑为基础。自15世纪初开始的文艺复兴,经二、三百年的发展、汇合成牛顿力学体系,始有较完整的整体科技理论。然20世纪的突飞猛进,因另有普郎克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举凡不可分割的整体能量、与否定绝对时空的四维时空连续区等原理,实已超过牛顿力学体系的范围。但西方科学发展,仍然困难重重。例如,生物学上,经沃森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DNA一级双螺旋的分子结构模型而建立分子生物学,虽进了一大进步,继之的实验却否定了沃森提出的“中心法则”。西方科学进一步发展面临困境,许多西方科学家试图用“东方式”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当代科学的难题。在今日,以《周易》的生机主义整体论反观当代物理学和生物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否在掷骰子”,薛谔定的“猫究竟是死是活”。我们看到,中西科学思想的融汇,造成了一系列很难用简单假说来解决的复杂的新问题。或以数学名词喻处于东西方思想文化思潮交汇中的《周易》与当代自然科学的关系,略似泛涵分析,宜逐步深入展开研究。


·责任编辑楼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