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叶百丰先生
【作者】洪本健 【日期】2016.09.21 【来源】新民晚报美国版
洪本健
叶百丰师安徽桐城人,在古文研究、古籍整理和书法论析上均有很深的造诣,著有《韩昌黎文汇评》、《大学语文》(与人合编)、《书说》等,还参加《新唐书》等古籍的校点。他早先从吕思勉先生治文史,对思勉先生的学问推崇备至,曾跟我说起日寇入侵时,吕先生移居乡下,自己曾去拜访,交谈之间,还唱了吕先生爱听的戏曲,让先生非常开心。
百丰师对古文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进教室只带写有一些眉批或评语的教材。我读本科时,就听他讲过归有光的《先妣事略》等散文,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读研及留校后,又听他讲韩愈文及《管晏列传》《醉翁亭记》《项脊轩志》《登泰山记》等。《语文学习》向他约稿,我遵嘱把听课笔记整理成《气势磅礴,千姿万态——评韩愈散文》和若干篇赏析文章,经他过目审定后,在该杂志发表。这一过程使我赏析古文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以欧阳修为研究对象,百丰师让我熟读欧公文集与《古文辞类纂》等书,搜集古人评语,为研究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这样的训练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带研究生时,就开了一门《古文观止》研究的课,指导学生搜集文章背景和评语的资料,共同编了一本《解题汇评古文观止》,先后在大陆和台湾以简、繁体字出版。我做欧阳修研究,查阅了约一千五百多种古籍,摘录了九十几万字的有用资料。这些古书多数是没有标点的,我边抄边加标点,部分没有很大把握的稿子,请百丰师为我把关。他虽然身体虚弱,还是很认真地审阅,为我纠正了不少的错误。
因同患肺气肿疾病,百丰师与著名的楚辞、唐诗专家、上海师大马茂元教授,一起住进上海市第二肺结核病医院的同一间病房。我经常在病房里听马老和百丰师交谈,深感十分难得和受益。百丰师非常欣赏韩愈文,他抄录的许多包括题解、夹评夹注、总评等内容的韩文卡片,也带进了医院。他不顾自己体弱,在病床上摊开卡片,取其精而汰其粗,按体裁分类,编纂《韩昌黎文汇评》。马老与百丰师既是同乡,又是好友,相处极其融洽,百丰师请马老为此书作序,马老欣然允诺。孰料不久之后百丰师因病情恶化而与世长辞,时《汇评》尚未编完,我做了些收尾的工作,全书由华东师大图书馆沈达伟女士誊写,夏漪师母则为出版操心。
遵照百丰师的遗愿,我拜请马老赐序,时马老身体状况已很不好,序成之后还多次修改,七易其稿才搁笔。拜读了他文情并茂的序,我实在感动。他对我说:“我不能保证文章写得很好,但我能保证对你老师的感情完全是真诚的。”马老在序中回忆住院的情景,以“联床风雨,乙夜论心,相知愈深,情好弥笃”来描叙两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老友的怀念,让我看到了一位有着关爱他人的赤诚之心的前辈学者,不由地肃然起敬。百丰师不也是这样吗?他尤其关爱自己的学生,当他咳嗽不止的时候,我劝他请假休息,他说:“文史楼里有许多学生在等着我,还是去吧。”硬撑着虚弱的病体,他从师大后门的二村出来,乘公交车绕到学校大门,再走进文史楼,到三楼上课,这是何等的毅力,何等的负责啊!
我在客座台湾“中央大学”期间,应逢甲大学邀请,作韩柳文比较的学术报告。为此而撰写论文时,在“中大”图书馆看到了百丰师编的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的《韩昌黎文汇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我不仅找到了所需要的许多资料,而且又回忆起敬爱的百丰师的诸多往事和美德。在逢甲大学的报告室里,我谈到百丰师带病上课之事,又想起百丰师病危之际,在小纸片上书“痛不欲生”四字示我时,不禁无限感伤。我和许多同学一样都得到过百丰师的关爱,我们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