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叶百丰先生

发布者:丁嘉晖发布时间:2022-05-20浏览次数:60

再说叶百丰先生

2012-12-26 09:59:14栏目:默认栏目

再说叶百丰先生
/萧楼

  前天在医院输液,偶尔读到《文汇报》上署名叶扬的一篇《“只是远离,不是死别”:再记叔父百丰(附照片)》的文章,第一感觉就是写叶百丰先生的。第二日上班,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章,因为文章是再记,前面一定还有一篇。果然搜到一篇《辑成<书说>:记叔父叶百丰》,依旧是刊载在《文汇报》上的,是今年的7月21日。
  在搜索的过程中,搜到一篇大概是叶百丰先生的学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最后,引了一句话,“萧楼有《叶百丰先生》,《重写叶百丰先生》两篇散文。”在《叶百丰精品书法》一书的广告文字下,也有相同的一句话。于是我就上网,上自己常发表博客的一些网站寻找这两篇自己的旧作。前一篇一搜就出来了,是写于2006115日。后一篇《重写叶百丰先生》,我花了四个多小时,搜索没有结果。后来在自己工作用的台式电脑里搜,果然搜到两个标题,但打不开。请了学校的电脑老师来帮忙,结果依旧。好在我的这些文章并不是什么传之名山,永留后世的东西,找不着就找不着吧,但于我自己还真有些遗憾。
  遗憾的并不是我的文章,而是我对叶百丰先生的敬仰,很想再看一看,自己是如何重写叶百丰先生的。我重写的文章,记忆中有三篇,都是回忆老先生的,除了叶百丰先生的这篇外,另两篇是潘怀高先生和蒋斌威先生。后两篇,依旧在我的一些网页上。
  叶百丰先生是大家,也是名人之后(桐城子孙),叶扬先生的两篇回忆叶百丰的文章,文章的前面都用了一副插图,是叶百丰先生墨宝手迹照片。据叶百丰先生学生的一篇文章中说,叶百丰先生“早年,他以戚谊,得拜郑孝胥学习诗文,此时就对书法情有独钟。”这些是我所不知道的。有个模糊的印象,大概是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中有类似的记载,不能够确信自己的记忆了。我在找不到《重写叶百丰先生》这篇小文时,也怀疑过自己是否曾经写过这篇文章。
  叶百丰先生在世的时候,并没有获得他与他学识相应的待遇。他的教授职称也是后来在临终前,在叶扬先生的文章里记忆到,叶百丰先生“在医院仙逝,此前他一直在病榻上编著的《韩昌黎文汇评》,身后由台北正中书局出版,前面有通家世交马茂元先生所作的序言。”相对之下,我们现在的一些假专家,待遇就好的多。我在读到叶扬先生的文章的前两日,听了一个《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的报告,来报告的是特级教师,有诸多的头衔,整篇报告婆婆妈妈的,没有一点新意或收益。这位专家是著名教师于漪的徒弟,相对说,于漪的报告就十分精彩,前两年,于漪70多岁的时候来给我们报告,连着听了两场,都很精彩。所以我一直怀疑,教师这个行业,是否能像百工之人传授技艺的。听完了那场于漪徒弟的报告,很想写一篇感受,题目都想好了,叫《婆婆妈妈陈大英》,但我最终没有写,有各种原因,主要是生计的原因。文字有时会有意或无意中给自己增添麻烦。
  叶百丰先生是真学者,有他的功力与讲课为证。他可能运命的轨迹不好,可能是专心于学问,不会专一些学问之外的人际,所以他只能得到这样的遭际。我们很多人也不会过多的关注他,何况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些话,对我们这些号称语文教师的人,你如果真想做好一个教师,叶百丰先生的话,还是有用的。叶百丰先生说,“凡是选入课本中的文言文篇幅不太长的均要熟读成诵背诵全篇”(《熟读成诵》)。我觉得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师,有几个能够真正做到的呢。叶百丰先生自己做到了,我听过叶百丰先生近10篇左右的文言课,每篇文章,他都能倒背如流,包括所引的一些资料。老先生那个时候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又在病中。
  叶百丰先生的讲课,已经是无法复制的财富了。好在在一些《大学语文》的参考资料上,有几篇有人听课时做的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还能够重温叶百丰先生讲课的精彩。前几年,有位同事要晋升高级职称,我曾经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复印了一些供这位同事参考。我最近在想,什么时候再将这些宝贝找出来,一一将它们上传到网络上,一定会给喜好先生讲课的朋友们一些惊喜,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些朋友。现在的社会,包括教师都不会信这老旧的一套。我们这些人,可能只是一些迂夫子吧。20121226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