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承,1894年9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先后就读于常州府小学堂、上海南洋公学预科和圣约翰大学。1918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美国华盛顿大学公费留学,专攻教育。1920年获硕士学位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深造。1921年回国后,受聘于东南大学任教授。1923年,受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之邀,前往任教。之后的一个时期,孟宪承先后在浙江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任教,后专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他先后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教育理念: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从选校址到提出师范类学生的培养问题、师范院校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见解,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建设,考虑了50年的发展空间,和远不止50年的发展方向。他认为,师范教育是发展整个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培养师资,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是办好教育的根本。关于高等教育,他有精辟的见解。他在专著《大学教育》中写道:“大学是最高的学府,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教育制度上它达到了最高一个阶段,尤其因为在人类运用它的智慧于真、善、美的探求上,在以这探求所获来谋文化和社会的向上发展上,它代表了人们最高的努力了。大学的理想,实在就是含孕着人们关于文化和社会的最高理想。”现代大学的理想,就是“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和“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研究成果:孟宪承毕生致力于教育理论的研究。他治学严谨,强调理论必须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他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在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望。1955年9月,孟宪承校长遴选了5位研究生亲自指导,专攻中国教育史,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的发展和居国内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孟宪承不仅对高等教育理论颇有建树,而且对民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甚为关心。1933年,孟宪承在杭州亲手创建了一所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并在此期间对民众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著有《民众教育》、《民众需要的是什么教育》等论著,是我国民众教育的先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