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智翰报道:如何编好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教科书?这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会上,二百七十名代表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家说,我国接受基础教育的少年儿童有百分之八十在农村,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这就是我国的国情。再也不能让一亿八千万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就象都穿一个尺码、一个色调的衣服一样,只读一个规格的教科书。
代表们认为,从这个国情的实际考虑,首先要降低现行教科书的深度和难度。上海杨浦中学于漪说,现行教材不仅在边远地区难适应,就是在上海也有个教师水平跟不上的问题。不承认这一点,就会“欲速则不达”,只有采取“欲进则退”的谋略,把根基打扎实,才是明智的。上海教育局吕型伟认为,在考虑降低教材水平的时候,决不能忽略基础教育的提高问题。这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一个重大策略。人们把这两种意见概括为“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登高望远”。
南京师大附属小学斯霞说,现行小学课本的成人腔,缺乏儿童语言和儿童趣味,其难度在乡村学校是无法教的。她主张中小学教科书要取中等水平的学校为起点,上下有个浮动,有个弹性。高水平的学校可以在这个基点上提高,低水平的学校经过帮助去努力达到规定的水平。对这两种不同的要求,都要与教科书配套编出教学辅导书,特别是对后者,每一课的教学要求、方法、步骤,都要有说明和提示,并提供有关知识性教学资料,帮助他们把知识教正确。
代表们还认为,编写几种程度不同的教科书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内蒙古将要编写简易小学课本,供牧区使用;吉林省也要编简易初中课本。
怎样确定教材的深度和难度?华东师大刘佛年教授说,应该使用新的测试方法,在各地不同水平的中小学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按照社会的需要和办学的条件来确定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无非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学生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记住课本上的原理、概念,或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二是能模仿使用学会了的书本知识;三是能够综合使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创造能力。这样,使用同一教科书的学生,分别不同情况,可以达到三种不同的水平。
大家认为,某些带有地区性的教材审定权应该下放,在全国性教材审定机构里应该充实大地区或省、市、自治区的代表。浙江、四川、河南等省的代表提出,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各有特点,应该几个省或自治区结合起来,编写出区域性的教材,这对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会更实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