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育家刘佛年提出 当代教育还是要强调德智体美劳

发布者:陈枝清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58

本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比实现义务教育所要发展的中小学数量问题严重得多。”记者一落座,七十三岁的老教育家刘佛年就开门见山,道出了他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虑。

    这位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对现行基础教育的弊端十分关注。他认为,不少学校片面突出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对智育的理解也是片面的,重知识轻能力,为了升学,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死记硬背。对此,刘老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到底要追求什么?

    刘老说,现在明确提出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很重要。过去只提“德、智、体”,现在补上“美、劳”好。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教育最初都重视体育和美育。西周时,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六艺”,其中就有乐、射、御三项。古代希腊的城邦国家如雅典自由民的儿童、少年,很多都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至于劳动技术,那是“小人”的事,古代的学校里都是不学的。在我国长时期的封建社会中,学习只是读经典,什么体育、军事教育、美育都没有了。欧洲中古时期的情况也大致相似。在西欧、美国,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普及义务的初等教育,在小学课程中才逐步增加唱歌、图画、体育、手工、劳作等学科。小学后的职业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工业化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国力,提高劳动者及全体公民的素质。所以,“德、智、体、美、劳”方针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何况这里还有一个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一贯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为创造这样的发展条件作出不懈的努力。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缺了任何一个方面,就会畸形发展。

    刘佛年强调,“五育”的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改革的一个前提,是教师应做到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即使大纲要求稍低一点也没关系,先让学生都学好。当然也要重视尖子学生的培养。

    刘老接着谈到,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和各种活动实现的。因此各种学科和活动都应该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否则全面发展还是空话。确定了教育目标,就要用这些目标去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工作。可是,现在评价学生、教师及学校都不是根据教育目标,从中学到大学都是根据考试这根指挥棒。而现在的考试并不能促进教学改革。因为考试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记忆书本知识。对这种考试,今后应进行较大的改革。按现在这种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教学,说哪个班、哪个学校分数高,就是好班、好学校,这不利于教师及时补救教学中的不足,还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使教学改革的活动空间变得很小。对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一个学科、一个班级的教学都应进行科学评价,按照教育目标、教育方针去评价。对升学考试中没有的学科也应该进行认真的测量和评价,供选拔录取时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