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讨论的几个教育理论问题——中国教育学会第二次座谈会述要

发布者:陈枝清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33

9月上旬,中国教育学会召开“教育十年的回顾与反思”第二次座谈会。会上,教育家们感到:回顾改革十年来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与不足,十分必要,首先要充分肯定成绩,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同时也要深刻反思不足,认识到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教育理论工作的影响,以便使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方向更明确。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振奋精神,教育理论研究不能停滞,仍要活跃发展。

刘佛年首先谈到,人本主义对教育理论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有的同志认为,教育的任务应以人为本,培养个人的质量,与社会不应该发生关系,如果单纯以社会为出发点,那就是社会本位主义。一些报刊上也有持这种观点的文章,这是不对的。这本来是个哲学问题,但它影响到教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品质只能在社会中形成,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结合在一起的。另一些同志以为,单纯从社会目标出发,必然压制个人发展,因此应该排除社会本位主义,这种看法也是危险的。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塑造未来的一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应该很好地展开讨论,澄清认识。


  王逢贤提出4个当前亟待讨论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刘佛年教授提出的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课程、学生观等各个方面。人本主义总是和私有制联在一起的,经济上的私有制,意识形态上必然表现为人本主义。第二个是教育功能问题。当前确实应该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第三,应重视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制度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前一段,我们强调了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却忽视了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挑战。第四是学生观的问题,这儿年对学生的分析不够全面,夸得多、捧得高。如何正确评价学生,应该认真讨论。


  吕型伟在发言中说,前一段提十年来的教育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也不能说毫无道理,这十年教育界的广大同志做了许多过去没有做的事,应该肯定成绩,对的坚持,失误的纠正,不足的加点劲,不要搞得灰溜溜的。十年教育理论有发展,当然发展当中也有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把教育职能引到偏狭的路上,三中全会以后,有的同志为政治服务不讲了,只讲经济功能、生产功能,这就又偏了。从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出发,考虑到知识、智力、能力,这种考虑不应否定,但只讲技术革命,不讲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思想的挑战,也是不对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更清醒更全面的认识。现在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喊加强就加强了的,不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制定新的对策,没有一个德育新格局,也是不行的。


  韩作黎说,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生的是非认识是模糊的。从政治上说,到底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有的同学说资本主义好;在个人发展前途上,是集体主义好还是个人主义好,有的同学说,自我设计好、自我奋斗好;在友谊观方面,是同志关系好还是哥们义气好,有的同学说哥们义气好。这种思想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资产阶级用武力、经济封锁没能摧毁我们的共和国,现在企图用和平演变的方式争夺下一代。顾泠沅希望,对一些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上头应有明确的态度,在学校做实际工作的同志正在等待,一些同志也很担忧,现在学生的品德到底如何?到底能不能接这个班,教师中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想法。86年我们调查了一个县的40位优秀工作者和2400名学生,从中发现,两者中间在人生观和劳动态度上明显不同,优秀工作者心目中有英雄形象,学生却崇拜歌星、武打小说中的侠客。以前大家还寄托于“船到桥头自然直”,看来这样不行。现在学生弃农意识强,索取意识强,对社会不承担责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总结说,目前一是要研究如何面对两方面的挑战,保证社会主义的胜利。二是要紧密联系实际,肯定这几年理论上的发展,也要澄清被自由化搞乱了的似是而非的问题,扫除思想上的障碍,振奋精神。三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大胆地深化教育改革。  (王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