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盟盟员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第一任系主任张开圻教授

发布者:朱 涵发布时间:2022-07-12浏览次数:127

记民盟盟员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第一任系主任张开圻教授

  张开圻(1896-1980),江苏无锡人,著名物理学家。1919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专科。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光华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大同大学等院校。在大同大学时,曾任物理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务。1951年中国物理学会上海分会改组重建时,张开圻教授任第一届理事,后曾担任副理事长。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华东师大物理系,被评为二级教授,出任首届物理系主任。1953年张开圻先生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并连任第二届到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1980512日,张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八十五岁。

  创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张开圻教授来师大前,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光华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大同大学等院校。在大同大学时,曾任物理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务。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华东师大物理系,被评为二级教授出任首届物理系系主任。

  张开圻教授来师大时,正值院系调整建校建系之初,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重。1954年年底,学校成立教育大纲编审委员会,校长孟宪承任主任委员,张先生也是委员之一。作为首任系主任,张先生高瞻远瞩,充分施展他的物理教学管理才能,首先着力安定教学秩序,促使整个系的教学工作走上正轨。他善于团结来自不同院校的老师,协调教师间的相互关系。他知人善任,用人唯贤,在工作安排,职称评审等方面从不徇私。为了充分发挥每位专家的特长,他邀请光谱专家郑一善教授(来自同济大学)出任物理系副系主任,委请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有深厚造诣的许国保教授(来自交通大学)担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委任普通物理教学经验丰富并著述颇多的姚启钧教授(来自大同大学)担任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委任刚归国不久的无线电天线专家陈涵奎教授担任无线电教研室主任,委任具有物理学史专长的蔡宾牟教授担任物理教学法教研室主任。他定期召开系务会议,约请有关人士共商教学大计。他勤于职守,每天到系里办公,并且总是毛笔一支,用他那工整的蝇头小楷,认真地记录系务日志,调理分明地记载系里已做的事和将要做的事。他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1958年物理系建立了电子学,光学等一批专业实验室和研究室,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课程。他也同样重视教材建设和图书资料的收藏,特请郑一善先生兼任物理系资料室主任,指导图书资料的订阅和管理工作。为了培养国家急需的高校师资人才,物理系先后开办了1955年和1956年二届普通物理研究生班(二年制),导师是姚启钧教授;1955年的无线电研究生班(二年制),导师是陈涵奎教授;1956年的理论物理研究生班(二年制),导师是许国保教授。这些研究班的学员毕业后,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其中很多人都成了各地高校的教学业务骨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59年起,研究生的培养由举办二年制研究生班改为招收三年制研究生。与此同时,系里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相当成就。1964年教育部举办全国四新展览会,我系郑一善教授领衔的科研组研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邬学文老师领衔的科研组研制的“宽谱线核磁共振波谱仪”,“自旋回波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核四极共振波谱仪”等四项研究成果获得三等奖,当时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居领先地位。大跃进年代,广大师生响应党的号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搞科研,白手起家,自制设备,成果累累:电子示波器,微波测量仪器,超声波发生器,威尔逊云雾室,计数管,粒子计数器,半导体收音机等,更有真空探测仪和活塞环的制作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成批生产供应市场需要。有党的领导,张先生认真主持,物理系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物理系面貌日新月异,张先生应校部邀请曾多次在全校干部会议上介绍经验,物理系也在1959年被评为学校的教育先进单位,并在1960年和本校其他先进单位一起参加了上海市文教战线群英会。

  教学生动、关爱青年教师

  作为一位物理教育家,张开圻教授在担任系主任的同时还亲自为物理系本科一年级学生讲授普通物理《力学》、《热学》课程。张先生的教学自有其非常精彩的亮点,他的课物理概念十分清晰,用词十分简洁风趣,板书端正有序。更令人赞叹的是讲课结束时,看他的板书所列,恰恰就是整堂讲课内容的精辟总结。这对于帮助学生梳理思绪,启发学生思考很有帮助。据他的学生回忆,当年他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以他浓重的无锡口音普通话讲道:“马拉车,车拉马,马车为什么又向前跑了呢?”。他把《力学》中比较难懂的“作用反作用力”讲得十分精彩而传神。课后学生普遍赞美张老先生的讲课生动易懂,把抽象的概念形像化,极富启发性。”张先生还很重视演示实验,他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观察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如他采用了一块“伽尔顿”板来演示分子运动速度的统计分布规律,使学生比较容易树立起统计分布的概念。为今后学习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学科打下基础。1955年,在市教育局支持下,师大物理系还举办了“上海市中等学校自制物理教具展览会”,推动了上海市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据退休教师王云珍回忆说:

  “1956年和1957年我是他的助教,我很庆幸遇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良师,他的崇高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使我深受感动和教益。在我和他相处的岁月中,我日益体察到他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尊重。让我至今难忘的是,当我第一次前去向张先生报到时,我还没来得及开口,他却用浓重的无锡口音亲切地喊了我一声“王先生!”,这可真的把我吓了一跳,怎么我的老师叫我“先生”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对每一位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都称呼“先生”。张先生平时与同志们平等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了许多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他很高兴看到我国物理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物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正是张开圻教授乐于扶持后生的大家风范的根源所在。”王云珍校友清晰的记得当时每当学期结束要过年的时候,物理系就会有一次辞旧迎新的聚餐会,作为系主任的张开圻教授会同系里的教授们全部参加,与全系的教师,职工欢聚一堂,相互交谈甚欢。青年教师都纷纷向老教授祝酒,感谢他们对我们的辛勤指导和亲切关心;祝愿老教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聚餐会的气氛非常融洽,这让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深深感受到了物理系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共同回顾过去一年教学工作成绩的同时,使教师们对新的一年充满着期待和憧憬。

  编写、翻译的物理教材享誉沪上

  张开圻教授是物理学界从事物理教学研究造诣颇深的专家。解放前,早在1935年他就和郁树锟编写初中物理参考书,由中华书局出版。继后他编写的《物理学》(商务印书馆出版);《初中物理》(上),(下)(中华书局出版);《高中物理》(正中书局出版)等书在沪上畅销多年,年轻学子争相传阅,声誉日隆。1941年,香港中华书局又出版了他和包墨青编写的《初中物理》(上),(下),同样深受欢迎。美国物理学家Duff主编的《物理学》,30年代时在我国理工科大学被广泛用作大学物理教材。这本书由多位美国物理教师共同编写,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尝试将物理学用“场”(书中称“能”)的观点来作统一阐述,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它的教学系统后来为许多教材所采用。应教学所需,张先生又翻译了这本书,由求益书社出版。

  修订各类大学普通物理教学大纲

  在19511953年期间,他与交通大学的郑昌时教授共同主持,开展了上海市高等学校普通物理教学的研究活动。针对当时物理专业和非物理专业以及工科专业的不同要求,分别拟定了360小时,120小时和70小时各类普通物理教学大纲,并组织各校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提出了上海市各类大学普通物理教学大纲的总结报告。其中:有适合综合性大学物理系,数学系使用的;也有适合化学系,生物系使用的;还有适合工科院校学生学习物理学需要的大纲内容。这对后来上海各高校普通物理教学工作正常展开,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在此期间,张开圻教授还在学会内组织关于“物理教学中如何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讲解有关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和“中国物理史料问题”的座谈会。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需要,还举行了“原子构造”,“液体的分子现象”,“热机”和“光的本性”等讲座。1956年,他又和上海师范学院的杨逢挺先生一起主持,领导上海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委员会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参考资料》丛书,历时4年完成的这套14册的丛书,问世以来,深受中学师生的好评,并被要求一版再版。

  筹建上海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上海分会成立于抗战时期。解放后,在全国科联领导下,进行改组和重新修订会章。1951年,“中国物理学会上海分会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张先生是40名委员之一,任学会第一届理事,后又曾担任学会副理事长。他在上海物理学会任职期间,为学会工作作出了诸多贡献。

  继承民盟前辈遗志,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光辉的事业激昂人心,神圣的使命催人奋进。张开圻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期间,他团结包容各位同志,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爱有加,以诚待人。教学方面踏踏实实,对待工作恪尽职守,以信立人。言必行,行必尽责,张先生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为我们年轻的教育战线盟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017-12-25 16:40 作者:张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