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王家范:旺盛的求知欲、永远的好奇心|逝者

发布者:丁嘉晖发布时间:2023-03-17浏览次数:43

历史学家王家范:旺盛的求知欲、永远的好奇心|逝者

播报文章



新京报


2020-07-07 21:04新京报社官方帐号

关注

记者|李永博

王家范,1938年生,江苏昆山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家与史学》《漂泊航程:历史长河中的明清之旅》《明清江南史丛稿》等。

王家范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主攻中国社会经济史,侧重明清时段与江南地区,于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也多有探索。

根据学生们的回忆,王家范很擅长从通贯和整体诠释的角度,对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个性化解读,进而揭示中国历史变迁的内在脉络。他以执教中国通史课程的讲义为基础写就的《中国历史通论》已经成为了经典之作。该书最新的增订版与钱锺书、李泽厚、陈旭麓等人的著作,一同被出版社收录于二十册的“当代学术”文集。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胡铁球回忆道,正是这本书为他打了史学的新大门,最终成为了王家范先生的学生。

虽是老一辈的学者,王家范对学术前沿和动态的掌握,对于新理论和史学方法的活学活用,乃至于对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都常常让他的后辈学生自叹不如。韦伯、海德格尔、塞缪尔森、诺斯……王家范虽在治学中吸收了形形色色的西方理论,却不为其所困。

作为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大家,他不同意美国加州学派以纯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江南。在他看来,西方的城市化理论,也无法完全解释明清江南的城镇化过程。“文字资料往往没有感性的情境,无法有细微的体会。”王家范生前在访谈中多次提及实地考察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王家范的学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武在回忆时提到,老师最令他难忘的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严谨治学背后的家国情怀。就像王家范曾说,从事历史研究就像在大海上漂泊,“欲从海面穿透到海底,体悟历史的真义,没有沉潜下去的毅力和耐心,没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永远的好奇心,很可能就像好事的游客,留下的只是‘某某到此一游’。”

《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王家范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6月。

新京报:作为他的学生,你与王家范先生是如何结缘的呢?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周武:我进入大学的时候就知道王家范老师,但我们之间的交往始于特殊的机缘。在1988年的时候,我的硕士生导师不幸过世,王家范为他写悼词,我为他提供了一些素材。从此以后,我与王老师交往非常密切,后来我又读了他的博士生。王老师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我从他这里受益良多。

王家范老师是一个特别率性的人,不拘礼仪,不因为我们是师生而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模样。他具有的一些特质在他们那一代学者中是不常见的。比方说,他对一切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他是我们中间最早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一批人,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远胜于我们这些后辈学生。最近两年,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王老师一直住在医院中。他会用手机拍下医生用药说明的照片,然而自己上网查资料,学习和了解他的病情和治疗方式,这种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是他身上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史学而言,还没有哪种新潮的理论是他不知道的。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则把这些新知识全部融入于自己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当中。

新京报:如你所说,这种好奇心让王家范在研究中国历史之余,也同时非常熟悉西方的史学理论。我记得他曾经指出,西方的城市化理论无法直接套用来解释明清江南的城镇化过程。那么他是如何处理西方史学理论与中国本土研究之间的关系的呢?

周武:对于中国历史,他有一番自己的理解,尤其认为“生活是历史的教科书”。也就是说,任何理论的解释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脱离了生活,理论就是悬空的。越到晚年,他越强调历史研究不只是为了构建某种“高大上”的理论,更是要传递一种来自生活的烟火气。由于他重视生活经验,他发现西方的很多理论无法拿来解释中国现实,自己的写作也不会被这种或那种理论带走。所以虽然他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他的治学过程中从不会丧失自我。他认为历史就是要从活生生的现实、活泼泼的生活当中来体会,因此他的历史写作也有一种别样的中国韵味。

新京报:王家范先生专攻明清江南史,同时对中国通史、通论也颇有建树,在历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也有自己的见解,这类情况在史学家中相对比较少见。你怎么看待王家范先生在史学上的贡献?

周武:我觉得王老师的贡献最主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当然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史。“文革”结束以后,他就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写过很多的论文。第二是他的经济史研究,尤其关注明清时期的江南。因为他自己是出生在江南的小镇,所以就是说对江南地区有一种很深的感情。在这方面他写过很多有影响的论文,如今被公认为江南市政研究和江南社会经济研究的大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整体理解。虽然研究明清江南史是他的学术重心,但他认为历史其实是相通的,他的史学追求一种大的时间感,所以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就是《中国历史通论》,这本书是代表他对中国历史的一个解读,解读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通贯整体”。 另外,他也一直关注中国近代的那些著名史家,对于每一位史学大家做过深入的分析,这其实是和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融为一体的。

相比一般的历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他不认为历史是纯粹的知识之学,不仅仅满足于建构一种关于中国历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王家范先生研究史学的背后有着家国关怀,他想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回答,中国的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走向?中国迈向现代的过程中,遇到的结构性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他希望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够对中国的未来方向提供一些启示。所以我们在他的书中处处可见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

另外,王家范老师的史学有一种高度的思辨。很多人说中国太大,中国历史太庞杂了,他认为这是对中国历史学家的一种挑战,而中国历史学家应该去迎接这种挑战。要做出回应,就要借助高度的思辨,才能够把握中国历史的整体。中国的历史是前后、左右、上下都彼此关联的历史,它不是树木的历史,而是森林的历史。我们需要把握的是中国整体历史的变迁和走势。

作者|李永博

编辑|罗东

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