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大王”郑逸梅

发布者:朱涵发布时间:2023-04-27浏览次数:18

补白大王”郑逸梅

  郑逸梅是苏州人,因爱梅成癖,遂以梅为号。他一生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编书办报,八十余年笔耕不辍,专擅钩沉历代文人的逸情韵事,人称文史掌故专家,是我国年龄最大、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家之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郑逸梅在上海滩各大报刊以文思敏捷著称,凡报刊上有空白处立马补之,小空白则佳制小品,大空白即大块文章,皆唾手可得,且为读者所喜爱。因此上海文坛盛传“无白不郑补”,称郑逸梅为“郑补白”,继之又誉其为“补白大王”。之所以有如此雅号,是因为他肚子里“货多”,遇到报刊版面文章不够时,总有办法使之如期付梓。郑逸梅先生的补白内容涉猎较广,有文人趣事、历史知识、梨园旧事、曲坛轶闻等。郑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些老报人和我开玩笑,说外国有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钻石大王,中国则有补白大王郑逸梅。”港澳报界亦把他那种三言两语的文章体裁称为‘郑公体’。有人曾好奇地问郑逸梅:您的那些天花乱坠的补白从何而来?郑老也乐于公布自己的**:“我的补白资料分两部分,书本所载的是死资料,我摭采一些,但主要还是活资料——我平素喜欢拜访一些德高望重的耆宿,他们渊博广洽,一肚皮的文史掌故,樽酒谈笑之间,充实了我的见闻。”为报刊补白,一补就是七十余年,郑逸梅也因此被称为“文坛奇人”。 
  郑老生性乐观,谈吐幽默,在文坛曾被人列为“鸳鸯蝴蝶派”,对此他连说不敢当,不敢当。“文革”期间,他家遭红卫兵“光顾”,抄走数十年积藏的书籍文物足足有七车。郑老自嘲说,古人有“学富五车,无书不读”之说,我还多了两车,我现在是“学富七车,无书不读”了。 
  郑逸梅除了爱梅成癖外,还有好多个“癖”:集藏成癖、搜罗名人书札成癖、剪报成癖、爱好文史成癖……他很欣赏亡友谢刚的一句“名言”:“知道明天要死,今天的书还是要买的。”因之购书成癖。别人说他“坐拥书城”,他说自己是于辞典的围城之中而“坐拥辞城”。那些索解的字句,冷僻的典故,他随时可以翻检。此种“妙境”,他打了一个比喻:“仿佛追随着春风杖履的老师,请教是挺便当的。” 
  郑逸梅十六岁开始著文见报,一生写作不下千万言。他每天写作两三千字,发表的补白掌故文章成千上万,故被称为“电脑”。然而补白掌故之外的东西,他却难得记住。赴宴时,人家请了大厨做了上等好菜招待,回去后家里人问他吃了些什么,他抓耳挠腮想了好大一会儿说“有红烧肉”,其他则一样也没记住,他的心思原来都放在与耆宿老友交谈上了。平日家里毛巾是什么花样、什么颜色,一直到用旧了也不清楚。至于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则根本不会用,也学不会。夏天热得像蒸笼,由于不会开电风扇,就打赤膊摇芭蕉扇。有一天,一位女记者突然来访,来不及着装、只穿着短裤背心的郑老尴尬中自嘲说:“我们是赤诚相见啦!” 
1992711日,“补白大王” 郑逸梅溘然离世,享年九十七岁。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