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08.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郑逸梅以“报刊补白大王”知名,他自1913年18岁起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同时,郑逸梅也是收藏界闻人,自称“博爱”的他,是国内最早做专题集藏的藏家之一。
博 爱
郑逸梅藏有金石书画、书报杂志、文房四宝、信札名片等,可以说是见一样爱一样,几乎无所不及。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好像开了一个旧货铺子,什么都要,破铜烂铁,零缣残柬,我都认为是有用之物。”
青年时代,郑逸梅与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人物如柳亚子、高天梅、李叔同、陈巢南、苏曼殊等皆有交往。南社成员1000余人,他认识1/3左右。热衷收藏的郑逸梅,当时就留意收藏南社的各种资料。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南社丛谈》和《南社诗选》,是他对藏品进行梳理的结果。
郑逸梅在清末民初时就开始集藏火花。他集火花达10万多种。行期很短的“龙头牌”和燮昌火柴公司的“姜太公钓鱼”,郑逸梅均有收藏。
“‘名片’,也是我集藏物品之一,当然我所收藏的都是些名人名片,约千种。”郑逸梅在《我之“博爱”》一文中如此写道。
名片,汉代称“谒”,汉末改称“名刺”,原用削木,后虽改用纸写,仍沿用刺名。清代称“名帖”,考究者用锦,并用大红绒织就。帖的大小根据主人地位的高低而定,地位越高名片越大。郑逸梅收藏的名片有大、中、小之分,最大的名片如同16开的杂志,梅红色,携带极不方便,为了不被弄脏、折坏,一般装在长方形的扁木盒中。这种被称为拜盒的木盒,多以楠木、榉木和红木制成,有的镶有螺钿,有的雕花刻字,也有的嵌有铜饰。拜盒多由客人的随身仆人携带,到了某某府前,双手呈上。主人从盒中取出红纸书写的名片,知道贵客临门,立即开门迎接。郑逸梅收藏的梅红大片皆为清末显赫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的名帖。
郑逸梅收藏的最小名片,大小如同一张邮票,是画家申石伽所用。这位以擅画竹而驰名东南的大画家,名片上的大名仅有绿豆般大小,遇有眼神不灵者,手捧名片,一筹莫展,为了
失礼,也只好说“久仰大名”,可手中的名片却是倒拿着。另一位丹青名手吴湖帆极爱米芾的书法,从米南宫字帖中选出所需之字,设法放大或缩小,凑成统一的行书体印在自己的名片上。郑逸梅和吴湖帆同是文友,故藏有这种别具一格的书法名片。上世纪20年代,照相术还不普遍,扬州小说家黄少芹在名片上印上自己的头像,这种时髦名片,郑逸梅也有收藏。
郑逸梅还有一张很奇怪的名片,名片主人为蔡尔康。这张名片也许是当年最长的名片。说它长,并非名片本身超长,而是主人介绍自己超长。这张小小的名片上,密密麻麻印满了字,中间有“震旦江苏上海蔡尔康”。下附有极小的小字:“字子茀,号紫黻,晚号支佛,外号铸铁庵主、缕馨仙史。清帝退位后,改号采芝翁。”右上角则有“四品衔分部主事,奏保经济特科,大举优恩贡生。历办《申报》副主笔,《沪报》总主笔,《新闻报》开创正主笔,《南阳官报》采访委员;历掌《万国公报》;广学会正翻译”。左下角则有“世居老北门内西穿星街十九号,通讯处:老西门北敦润里二十五号”。这张名片原不加标点符号,数一数,竟有126字之多。片主意犹未尽,又在反面印了他的著作10多种。郑逸梅在一篇文章中评论这张名片:“这位蔡尔康,的确是报界的前辈,但不知道的看见这帧怪名片,也许认为此人患有精神病。
专 一
郑逸梅又是最讲专题集藏的。他自称“嗜扇成癖”,集扇600余柄,每扇备一锦袋。他的扇子大都成龙配套,富有情趣,用郑逸梅的话讲“往往玩些花样出来”。他藏有生肖扇12柄,由12位画家执笔,都很工致。
他还有五伦扇。父子扇,王一亭书,王秀眉画;兄弟扇,谢公展画,谢介子书;夫妇扇,何万庐书,顾青瑶画;朋友扇,20余人签名题识;君臣扇,不易配合,只能将就从事,杨哲子书,袁寒云(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画。又有老少扇,老的13人,合1221岁,各写一寿字;少的,庄祖怡书,孙大千画。又有革命扇,林森、吴稚晖、蔡孑民等人书,经亨颐画。又有艺术扇,欧阳予倩等书,叶浅予等画。又有五朱(谐音铢)十钱扇,五朱为朱屺瞻等,5位都是朱姓;十钱为钱名山等,10位都是钱姓。又有双铁扇,钱瘦铁、郑钝铁二位金石家拓印。此外,还有九云五松图14柄,万佛楼扇30柄,百芝千龄扇2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