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7.10【来源】东方早报
蒋炳昌
挽联是生者对亡者的追思和评论,一般不会对活着的人书写。
民国时期,海上“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在年逾五十时,自觉身体渐有衰颓之象,认为既生必有死,则死固不必讳言。陶靖节曰:“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独能免?”郑逸老自认去死不远,况在当时环境痛苦难言,深觉不如一棺附身之为干净爽快。故他那时有“生挽”之征求,承蒙其好友之不弃,如朱大可、周瘦鹃、邓春树、宗白华、高吹万等诸子,纷纷赐其哀挽诗联,郑逸老得之于生前预诵一过,心情为之快慰无比。但这些生挽诗联,郑逸老并无透露一二。
在《逸梅杂札》中,他介绍了晚清文人曲园居士俞荫甫生前的自挽联一副:“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
于人,浩浩落落,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后为一时所传诵。
己丑初冬,我在北京为金山博物馆征集到南社诗人、金山乡先贤高吹万先生的一批墨迹,主要为信札和诗稿,数量近百,全部是写给郑逸老的。
在整理中,发现两封信,内容就是吹万老当年为郑逸老所撰写的生挽联二副,现介绍于后,或可留作酒后饭余之谈兴。
第一封:
死果
投生,应向君家访诗婢;
我今欲问你,可无文劫到泉台
逸梅吾兄欲征生挽,偶得是联,用意颇新颖,幸及君未死,当有以答我来。
吹万居士
第二封:
写稿厌麻烦,人间欲谢垂青友;
生挽逸梅吾兄作古,孤塚诗人拜手。昨寄第一联,想到按孤塚诗人之称,往年曾有一段典故,当续写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