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锦 【日期】2012.09.13【来源】今晚报
我见过许多通“补白大王”郑逸梅致书画家巢章甫的信,信的内容主要是谈及二人交换名人尺牍的事,亦间或有其他历史掌故。信大约写于1953年,因为有一封郑逸梅致巢章甫的信中写道:“此间文史馆下月成立,馆主定张菊生(锦注,即张元济),副馆长定蒋竹庄。日前,陈毅市长曾宴请诸耆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建立于1953年,估计这一批信应该是上海文史研究馆建馆之前(约1952~1953年之间)写的。
郑逸梅(1895—1990)别名际云。南社社员,曾任诚明文学院教授,上海晋元中学校长。擅文史掌故,人称“补白大王”,著有《郑逸梅选集》。1980年加入上海文史研究馆。
巢章甫“善画兰竹,有书卷气。因体弱多病,
恒作。曾在刻竹名手吴迪生所组织的书画展览会上,应索者之求,与彭春谷及郁画合笔扇面。惜早卒,年仅30余。按章甫藏有汉印至多,又酷爱南宋铁泉,所收皆精湛不易之品”(见陆辛农《天津书画家小记》)。文中陆先生讲的彭春谷即画家彭旸。
巢章甫系张大千弟子,《张大千年谱》记载,1948年阳历5月10日,大千先生50大寿时,在四川之大风堂门人齐去祝贺。会上,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录,以便加强联系。大千先生欣然同意,责成肖建初、巢章甫、陈从周负责此事。10月下旬,武进巢章甫、德阳肖建初、杭州陈从周三人编录的《大风堂同门录》完工。该同门录中共收录了大千先生与其兄张善孖先生历年来所收弟子86人,其中男弟子61人,女弟子25人。
郑逸梅和巢章甫交换名人手札的目的是“补辑室名索引(生存者之斋名亦一并录之)已有二三百则矣。俟室名就绪,再辑名人生卒及别号补”。他还叫巢章甫为之留意严复、钱玄同、杨度、丁舒雅、邵飘萍、易培基、陈独秀、张季銮等人的信札。
他们在信中还谈及了一些事件(现在看来应是历史了),如前文中提及的上海文史研究馆的建立事以及上海博物馆陈列文物两千件,颇有价值,布置亦精雅等。此外,还谈及了袁克文五册日记的事,郑逸梅在信中说:昨晤钱芥尘翁,询及寒云(注,寒云即袁克文)日记事,得悉当时寒云日记五册抵押于芥老,计两千金,继而被张汉卿所见,爱不忍释,乃择其最精之三册,向芥老购去。芥老自藏二册,后以七百金让给嘉兴刘少岩,少岩影印问世,即丙寅、丁卯二册也。汉卿之三册携往香港,香港沦陷失之,今不知流落何处矣!陈贛一序,谓汉卿之两册失于沈阳,非事实也。
巢章甫送给郑逸梅的信札有渔洋家书,郑逸梅说渔洋书甚精当,并欣喜若狂,谨以道谢,同时,他还给郑逸梅寄去陈散原父子、大方(注,方地山先生)的偶句以及吴重熹(注,民国后住天津,收藏书画及古印玺)等人的作品。
郑逸梅给巢章甫的信有袁寒云、徐恕、姚虞琴、陈鸣珂等人,而保存至今的有谈月色、陶冷月、俞剑华、朱其石诸信,现将谈氏诸信介绍如下:
蔡谈月色:(1891—?)女,原名古溶,晚号珠江老人,广东顺德人,幼为尼,31岁嫁蔡哲夫。晚年寓居南京,善画梅。该信多处写对其故世丈夫的怀念。
陶冷月:(1895—1958)江苏吴县人,自幼习画,后入两浙师范本科,曾任多所大学美术系主任。擅山水,力求中西交融,作品别具新境。
俞剑华:(1895—1979)济南人,从陈师曾学画,长于山水,兼工花卉及书法,出版有《中国绘画史》等著作。
朱其石:(1899—1958)名碁,以字行,工书法,善篆刻。
此外,尚有张聊止、陈涵度、蒋吟秋、范烟桥诸信就不一一介绍了。
写到此处,我想起了现在用笔写信者少了,大多用电脑了。不过,我尚喜用笔,同时也保存了许多人的信,如周叔弢、启功、金俊渲、张叔诚、黄胄、孙其峰、王学仲、慕凌飞、方济众、龚望、梁崎、杨之光、孙伯翔诸先生的信件。时而翻出来浏览一下,回忆往事,亦颇觉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