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远 【日期】2015.10.25【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高远 实习生刘慧红从近现代著名学者如金松岑、胡朴安到民国旧派文学家李涵秋、包天笑……再到叶圣陶、赵景深等新文学代表作家,20世纪中国著名文史掌故家郑逸梅与他们都有书札往来。郑逸梅收藏的这批书札是近代新旧文化交流具体而微的缩影。
日前,由郑逸梅长孙女郑有慧编订,并请专家释文,四色影印的《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由中华书局出版,首批印数1200册。正如上海著名学者,郑逸梅生前朋友陈子善所言,这么一大批书札,哪怕一封信只有寥寥数字,也是二十世纪那些风云变幻的年代里郑先生及其友人生活、写作和交往的真实记录,而他们之间藉以展现的为人为学之道更是充满这些长短书札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掌故罗胸得几人,并时郑陆两嶙峋。”这是南社著名诗人陈仲陶有关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的记录,“郑”即指郑逸梅,而“陆”则说的是当时一个同样喜写人物掌故的作家陆丹林。
早在辛亥革命之初,郑逸梅即以擅写补白文章闻名于海内外,一时有“无白无郑补”之称。据陈子善介绍,他博闻强记,著作等身,在南社研究、鸳鸯蝴蝶派研究、旧派文学研究、近现代报刊研究等众多领域里卓有建树。
郑逸梅还富于收藏,笺纸、扇页、画幅、书法、书册、竹刻等,而犹在书札方面下功夫最多。正如郑逸梅自己所说,“我所集的,以明代王阳明的书札为最早,他如王鏊、王百榖……,又金石僧六舟,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撰《两般秋雨盦随笔》的梁绍壬,……慷慨就义的谭嗣同等不下数百家。”
而新出版的《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所收并非他此前搜集的历代名家书札,而是他精心保存的各界友好写给他的长短书札,写信人总共一百六十余位之多,每位一至数通不等。据陈子善介绍,这些写信人中有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出版家、画家、书法家等,而他们的出生年龄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止。
“凡此种种,足见郑先生在文坛艺苑写作时间之长,名声之大,交游之广,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也。”陈子善在书中序言写道。
收录名人书札、诗笺、书画两百余件
“2015年适逢郑逸梅先生120周年诞辰,本书的出版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同时这些书信的问世,为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名家手札赏心悦目,也有难得的艺术欣赏价值。”该书责编李世文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该书的出版情况。
据悉,中华书局其实与郑逸梅有着较长的往来。早在1981年12月,中华书局的近代史编辑室出版了郑先生的《艺林散叶》,此后还出版了如《艺林散叶续编》、《郑逸梅作品集》等。“正是有这么长达二十多年的编著往来,所以后来,大概是20 10年到2011年,当我向郑有慧女士提出重新编辑影印出版郑先生旧藏书札的时候,她郑重考虑后应允了。”李世文表示。
此外,李世文还介绍称,《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除收录各界名人书札、诗笺、书画等两百余件外,另附郑逸梅旧藏明清近人如董其昌、赵之谦、翁同龢等人之书札、诗笺十四件,作为附编。书中还随附人物小传,以便利读者使用、阅读。
据悉,为了保证内容质量,此次出版《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还专门请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梁颖担任主要的释文工作,而上海书画出版社审读室沈培方、茅子良等对附录的部分明清书札及柳亚子的手札也作了释文。
填补文学史研究若干空白
“小小尺牍,可以即小见大,举凡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种种现实情况,直接和间接,不难看到,那么积累起来,便是可珍可贵的史料,甚至官书上有所忌讳不登载的,却在尺牍中找到一鳞半爪,作追探史实的线索。”对于收藏书札的意义,郑逸梅曾做过如是阐释。
而关于《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陈子善同样认为研读如此一批前贤名宿的书札手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入。“欣赏写信人各具风格的精美书法是一途,领略写信人或文或白的文字表达是一途,体会写信人与收信人互通音问的文人情谊又是一途,思考写信人与收信人切磋探讨的文史学问也是一途。”陈子善表示,总之,切入点很多,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进入,都会有所启发,有所获得。
陈子善希望从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对这些书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写信人和收信人当时的写作和日常生活状况、写信人和收信人当时如何相濡以沫等方面作些考察。
在他看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新文学家各方面的了解不能算少,然而,对旧派文学家各方面的了解,实在是少之又少,这当然是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大缺陷。他们当年大都在中国文坛上活跃一时,一九四九年以后尚健在者,或相继淡出文坛,或先后远走海外。《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正好提供了大量郑逸梅与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书信往还的实证和线索,填补了旧派文学乃至整个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若干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