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郑逸梅先生

发布者:朱涵发布时间:2023-05-08浏览次数:18

【作者】杨忠明 【日期】2015.11.03【来源】新民晚报美国版

杨忠明

重阳节,参加了纪念“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活动,郑逸梅孙女郑有慧和陆康先生签售《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小富则集而藏》、《先天下之吃而吃》郑老新书,忽而想到,郑逸梅先生离开我们已有20余年了,每当我路过长寿路养和村老弄堂口,我都会习惯地向里张望一下,那座老式石库门房子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常常去郑逸梅先生家叩教的情景,郑老公公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虽然当年的养和村1号因市政修路早已拆除……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的老师陆康知道我喜欢文学,对写作感兴趣,某日下班,陆康说,我今天带你拜见一位上海大名鼎鼎的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先生,你可以向老先生学到好多知识。第一次踏进郑老家,他的孙女有慧开门并向楼上大声喊道:“阿爹!有客人来啦!”老人已经在二楼 “纸帐铜瓶室”书斋门口等着,走进书房,一间很小的亭子间,四面堆满了书籍,桌上陈列着古董文房杂件,墙上挂着字画,小书桌上堆着一些手写稿件,一支旧钢笔搁在一旁,郑老显然是放下正在写稿件的笔来接待我们的。陆康同郑逸梅谈了他爷爷陆澹安的事,又说了我喜欢文学,想多读点书的想法,请他介绍几本,老公公看了看我,用带有苏州口音的上海话轻声说:“现在小青年喜欢看书的不多,我这里有几本先拿去看看,你呢,再去旧书摊淘几册《古文观止》类的书读读,多读熟古文古诗句对写文章有帮助的。业余时间可以学着写写小文章。”

文革”晚期,古籍书店有些线装古籍书属内部供应,要单位开介绍信才可以买。我用了一个月工资20多元钱买了几册古文资料线装书,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常常带着文章草稿登门请郑老公公帮我看看,修改一下,老人总是有求必应,耐心帮我解释,教我一些写作窍门和文章构思的方法,要我对中国的名胜古迹、花草鱼虫、物产美食、书画古玩、市井社会等知识全方位地学习了解,这样创作文章的思路才宽广……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写文章遇到一个问题,前往郑老家请教,郑老说记得他有此资料。说完,他就开始翻箱倒柜寻找,找了好久还未寻到那书,屋里翻得很乱,老人累得满身大汗,最后在床底下一捆书里找到史料,等到把书房整理好,已经很晚了。现在想想很是唐突,当年的我太不懂事啦!

郑老公公有几句话我至今记着:“不与贵交,我不贱。不与富交,我不贫。予爱梅,爱山野之梅,爱半开之梅,至若官阁媚人,烂漫满树,与予之僻性有乖,未之喜也。”我想,这几句精妙隽语能折射沪上掌故大家郑逸梅先生一生“人淡似菊,品逸于梅”的品格与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