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维群 【日期】2016.05.26【来源】今晚报
在追忆之中度过时光,在追忆之中寻求惬意安然,在文人圈中郑逸梅堪称为“最”了。然而逸梅老人一生创造的“之最”不仅仅局限于此。他生命的刻度仅差两年达到一个世纪,笔耕长达八十载,此为一最;终身很少写长文,记载的人物上至晚清下至当代人,年代跨度之大、涉及人物之多也为一最;终身好收藏,其物品之杂之广之多亦为一最。至于他几十本著作,一生写作千万字以上,不为最多,亦是最多之一。
逸梅老人的长寿还体现在他的生活习惯上。1991年初夏,曾拜访逸梅老人,他住在上海“长寿路”一个弄堂里。他的书房、卧室兼会客室和收藏室仅八九平方米,在此已住了半个多世纪。房内有单人床一张,字台一张,椅子两把供来客坐,另一把藤椅当然是老人的宝座了。此外有一小书柜,仅放一些工具书。乍进室内无甚新奇处,但坐定细看,“景致”就来了。有一盆雨花石很精致罕见,有一阿房宫的瓦当,墙上挂着清人陈宝琛的手书条幅,至于在架上放的几十个紫砂壶也是个个精美。
谈话间,老人从床下拿出一个纸包,打开都是名人信札。郑老叹息说,“文革”抄走许多,损失大半。“文革”期间其实没有停止“笔耕”,写交代材料有三十万字,可惜这些不能“出版”,说完老人揶揄地一笑。
问到郑老如此长寿有何经验之谈,他说是“反科学”使然,如今食素、运动是长寿的关键,可郑老吃饭,一天也离不开肉。清晨啜粥一碗必放肉松,午晚两餐也常有肉,郑老道:“素食不好吃,我爱吃肉,肥的香。”说到运动,郑老说在上中学时曾荣膺八百码苏州市冠军,出席过江苏省运动会,近十几年基本不运动了,几乎天天足不出户,每日上午的写作代替了运动。
但有一点与长寿经验吻合,郑老在心态上是恬静安然的,其于名于利漠然处之。在谈话中,老人写了“不与贵交我不贱,不与富交我不贫”两句话。他说,我终生不结交达官贵人,所以我从不觉得自贱自卑。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忆旧事写文章,一写起文章,一观赏起自己收藏的东西,立刻物我两忘,胸襟豁然。其记忆力之强令年轻人自叹弗如,香港《大成》杂志为他辟专栏发表文章,每月发表两篇万余字,坚持七八年之久,香港报界称之为“郑电脑”。
他身居陋巷斗室终生手不释卷手不释笔,恰恰是长寿的**武器,由此创造了长寿和写作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