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廖世承(下):为纪念廖世承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
翁敏华
三、我拿教育拯救您,我的祖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长江在咆哮,
中华儿女纷纷上前线,
抗日的烽火在燃烧。
偌大个中国,
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么?
廖世承,
硬是把一张张书桌,
搬进湖南蓝田的一个山坳。
L:祖国呵,母亲,
我来了,
看着您遍体鳞伤,
我心痛如绞;
看到全民族团结起来齐抗战,
我为您骄傲。
我也想投笔从戎,
向侵略者举起大刀,
一项新使命突降我身———
创办国立师范学院,重振华夏文教,
我知道,这是您对我发出的战斗号召。
我要去开辟教育抗日根据地,
母亲,您等着我胜利捷报!
廖世承蓝田八年,
是怎样的艰苦辛劳:
披荆斩棘,卧薪尝胆,
每一条路都起于手中铁锹,
每一间屋都洒着血汗建造,
礼堂中央“击蒙御寇”四个大字,
给新生振聋发聩的宣告。
创办伊始学生们缺吃少穿,
教师们缺医少药。
廖世承千方百计延聘名师,
教授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来报到。
钱钟书父子也在其中,
一时间人才荟萃辉映相交。
A:忘不了,
曾经与世承师一同,
去县城取款走过的羊肠小道。
一百余里的徒步跋涉,
危机重重的荒山野郊。
年过半百的廖世承院长,
履险如夷,一路上手举着长矛。
B:忘不了呵,
在国师度过的冬夜春晓。
长沙岳阳相继陷落,
蓝田亦听得见声声枪炮。
学校只得再度踏上迁徙之道。
1944年的新年大雪飞飘,
脸盆里煮面团的那年元宵。
L:国立师院设立在蓝田一角,
仿佛是一棵碧绿的小草,
我们日夜灌溉,
并不在意人们重视还是小瞧。
学生们若具有健全人格,
国家社会蒙其益,
人生亦能乐淘淘。
在抗建八年中,
祖国母亲呵,
我种了一些善因,
尽了一点孝。
颓风挽救,国难解消,
道范弥永,教泽长昭,
祖国山河在,
依旧风景这边独好。
九死一生,卧薪尝胆,
其修远兮路迢迢。
侵略者说:要想消灭一个国家,
必先消灭他们的文教。
日寇在朝鲜半岛实现的目标,
在中国,因为有无数个廖世承,
罪恶的阴谋归于报销。
近千名毕业生陆续离校,
正赶上抗战胜利后的重建需要。
廖世承,您的大名镌在了抗战教育史上,
您的形象在国民的心目中无比崇高。
四、从丽娃河到学思湖
漕河外,古道边,茂如亭旁,
桃李过后,栀子花开出一片馨香。
今天我们济济一堂,
纪念廖世承,
缅怀他的一生行藏,
继承他的教育思想。
师叔师伯们忆想当年,
一段段地与我们分享。
A:廖世承告别了他流亡生涯,
回到他别梦依稀的故乡。
教育能够救国救亡,
教育更能治国兴邦。
从丽娃河到漕河泾,
廖世承继续他教育园地的垦荒。
B:这是清晨的学校操场,
一个清癯的身影独立朝阳。
同学们纷至沓来,谁也不敢迟到,
若迟到,不敢接触他严峻的目光。
他把体育放在三育的首位,
他就是我们的廖世承校长。
C:我是北大教授张芝联,
我原是个偏科的小狂妄。
廖世承校长跟我一次交谈,
让我从此走上大道康庄。
记得当时,父亲问我将来的志愿,
我脱口而出:大学教授、中学校长,
教育家廖世承是我的人生榜样。
A:我是张斌,
少时求教于廖师门下,
壮时从教于师范学堂。
廖师亲临听课,发问指点:
“你这门课与整个培养计划关系怎样?”
使我豁然大悟,心明眼亮:
只有点面结合,雨露阳光,
小苗儿才能茁壮成长。
这世纪之问,
在我四十年教师生涯中,一刻都不敢忘。
C:我们来自祖国宝岛台湾,
我们国师校友会成绩辉煌。
数十名国立师范赴台学子,
有十数人担任大中小学校长。
我们推动过九年国民教育改革,
我们培养的学子得过诺贝尔奖项。
海峡两岸教育同根异花,
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
L:更令我欣慰的是新成立的世承班,
我的师范理想实现有望。
人才聚集上师大,
弦歌不辍漕河旁。
这里曾是我人生的最后一站,
今天我把它看作精神原乡。
合:廖世承老师,请放心,
您的理念已植入我们的胸膛。
不求数量,
追求卓越的质量。
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
好学生才能实现好理想。
L:我多么想多活二十年,
这样我就能亲见改革开放;
我多么想多活三十年,
这样我就能迎接新世纪的阳光;
我多么想多活四十年,
这样可与当今的90后一同,
参加世承班,坚持卓越教育的信仰。
年轻的朋友们,
我在天上,
会时时将你们远望。
C:我们世承班,
A:总督学是勤奋慈善的前校长杨德广,
张民选是重视教师教育的现任校长。
B:40名同学众志成城,
还有许多报考生热情高涨。
C:如廖、如世、如承,
合:脚起步、心未央,
志高昂,不彷徨,
愿做祖国教育事业的新栋梁。
再见,廖世承先生,
您永远是我们敬爱的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