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国歌纵横谈(四) |
钱仁康 |
世界知识,1981(15):24-26 |
1981 |
全文阅读 |
| 我的诺曼底 [歌曲] |
(法)贝拉作曲,钱仁康译配 |
共青团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委员会编. 青年歌声[M]. 共青团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委员会, 1981:65 |
1981 |
全文阅读 |
| 贝多芬作曲的爱国歌曲《战士的告别》 |
钱仁康 |
歌曲 1980年第7-12期 总第206-211期 合订本[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29-31 |
1981 |
全文阅读 |
| 印度的国歌 |
钱仁康 |
世界知识,1981(16):29-30 |
1981 |
全文阅读 |
| 泰戈尔的爱国歌曲 |
钱仁康 |
人民音乐,1982(1):49-51 |
1982 |
全文阅读 |
|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一首德国民歌的来龙去脉 |
钱仁康 |
音乐爱好者,1982(1):24-26 |
1982 |
全文阅读 |
| 苜蓿生涯说海顿 |
钱仁康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2):11-14 |
1982 |
全文阅读 |
| 慨慷挥洒的“英雄之歌”——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刍议 |
钱仁康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4):10-16 |
1982 |
全文阅读 |
| 歌唱春天的舒曼《第一交响曲》 |
钱仁康 |
人民音乐,1983(1):49-54 |
1983 |
全文阅读 |
| 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
钱仁康 |
音乐研究,1983(1):27-40 |
1983 |
全文阅读 |
| 《清平调》古谱的来历 |
钱仁康 |
音乐爱好者,1983(2):14-15 |
1983 |
全文阅读 |
| 论顶真格旋律(上)——中外曲式共同规律之一 |
钱仁康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2):1-8 |
1983 |
全文阅读 |
| 论顶真格旋律(下) |
钱仁康 |
音乐艺术,1983(3):26 |
1983 |
全文阅读 |
| 从列宾的画像看穆索尔斯基 |
钱仁康 |
艺术世界,1983(3):15-16 |
1983 |
全文阅读 |
| 异国双璧(关于《送别》和《忆儿时》) |
钱仁康 |
歌曲,1983(4):39-48 |
1983 |
全文阅读 |
| 门德尔松与歌德 |
钱仁康 |
艺术世界,1983(6):19-21 |
1983 |
全文阅读 |
| 怎样欣赏音乐 |
钱仁康 |
解放军歌曲,1983(6):28-29 |
1983 |
全文阅读 |
| 怎样欣赏音乐(续) |
钱仁康 |
解放军歌曲,1983(7):30-32 |
1983 |
全文阅读 |
| 马勒的《大地之歌》与唐诗 |
钱仁康 |
解放军歌曲,1983(12):28-29 |
1983 |
全文阅读 |
| 有谁知道他(苏联歌曲) |
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查哈罗夫作曲,陶宏、钱仁康译配 |
苏联文艺,1984(1):97 |
1984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