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仅是上层建筑,同时也是一种永恒范畴。……既然我们肯定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现象,那么,教育中“永恒”的或比较“稳定”的因素,在我们的教育学研究中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即使是一个不重要的地位。……我认为教育之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比一般上层建筑更为直接。

                ——《曹孚教育论稿》第214225

 

我倾向认为教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认为教育学既要讲理论,又要讲方法;既要有观点,又要有方法、技术。

——《曹孚教育论稿》第403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三十年代时,鲁迅说到中国文艺为什么没有出现伟大天才的作品时,他劝青年不必忙于做什么天才,要做泥土,不要忙于做花朵。泥士如果有感觉,它会感到花开的芳香,它是有贡献的。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要建立体系,这是花朵。但在开花之前,不要忙于做花朵,而要做泥土。当然有花朵开出来更好。我是以做泥土自勉的,愿与大家共勉。

                 ——《曹孚教育论稿》第424425

 

曹孚(1911312日—1968115日),字允怀,江苏省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我国当代有名的教育学家、教育史学家。少时家境贫寒,多依靠姑母资助。19297月,在上海市麦伦中学高中部毕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33年考入复旦大学教育学系。在求学期间即有不少著、译。19376月毕业时,以全校毕业生总分第一名,获“异等茂材”金质奖章,并留校任教。19473月,赴美,入科罗拉多大学教育研究院。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获硕士和博士学位,还任两门课程的教学。19499月,毅然回国。先在复旦大学任教育学系教授、新闻系副教授,曾兼副教务长。19529月,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任教育系系主任。19549月,调人民教育出版社任编审。1956年后,他一直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并曾担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高校文科教材会议,委请曹孚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生开列必读和阅读书目,并主编《外国教育史》。曹孚一生从事教育学、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如教育哲学、教育学、教育史、我国的教育问题,各国的教育概况等。他的论著甚丰,影响深远。主要著作有:《杜威批判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1)、《小学教育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该书1954年再版时,易名《教育学通俗讲座》)、《劳动教育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外国古代教育史》(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曹孚教育论稿》(瞿葆奎、马骥雄、雷尧珠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更多传略查看:融汇贯通 注重实践 在继承中创新——记教育学家曹孚教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摘自:《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