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廷龙:扎根图书馆的国学大师

 


窃谓人不能自有所表现,或能助成人之盛举,亦可谓不负其平生。

——顾廷龙

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江苏苏州人,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事业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国文系,授文学学士。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授文学硕士。先生早年曾承晚清湖北学政外祖叔王同俞授以目录版本学,入大学后,先后受教于胡朴安、闻宥、姚明辉、容庚、郭绍虞、魏建功、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学习语言文字、目录版本之学。1932年夏天,应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业之邀,任中文采访主任及兼哈佛燕京图书馆驻北平采访处主任,开始其潜心于目录版本学的图书馆事业生涯。1939年返回上海主持合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前身)工作,1948722日,私立光华大学校长朱经农聘请先生为该校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教授文字学。解放后历任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19801月华东师范大学图书情报学系聘请先生为兼职教授。

先生从事古籍版本目录学研究,对古籍版本学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他认为版本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张将新书纳入版本学研究范畴、稿校抄本可视为善本、重视明清刊本的价值和研究、版本鉴定要从直接的实践中来、对唐宋蜀刻本进行了总结。先生编著的《章氏四当斋藏书目》和《明代版本图录》(与潘承弼合编)在二三十年代已极负盛名。

先生在《我和图书馆》一文中,是这样总结自己的图书馆生涯的:如今,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回首其间,我干的最多的是图书馆工作,整整六十五个年头。说起来,我做的工作很普通,归结一下只有六个字:收书,编书,印书。谈不上成就与贡献,只是在主观上一直努力认真地去做,总希望把事情做好,如此而已。1955年秋,先生参加了从浙江遂安县收购废纸中抢救文献的工作,其中许多家谱成为后来上海图书馆从事家谱研究的基础,而抢救出的《三峡通志》等更成为传世孤本。

先生一生编过不少书,尤以书目居多,先生认为“编制书目对文献的保存与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应轻视。而真要将书目编得有质量有特点,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生主持编纂过的几部大书,都已成为图书馆界和学术界最基本的工具书。其中《中国丛书综录》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规模最大、检索最便的巨型古籍检索工具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成为中国古籍整理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续修四库全书》则是将《四库全书》未收古籍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精理与汇集。先生认为典藏和传布是图书馆的基本使命。典籍的传布是顾廷龙图书馆学思想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内容。他曾说:“利用图书馆藏书便利编印图书,存亡续绝,使稀见典籍化身千百,既利于保存,又利于传播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我始终将此作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众图书馆创办之时,先生即明确图书馆的功能除典藏外,还必须谋以传播(指影印出版古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旧本秘籍刻印流传。先生自幼随父亲学习书法,对古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并先后拜王怀霖、胡朴安、闻宥等先生为师。先生在燕大的毕业论文是《说文废字废义考》,而后又撰写了《古匋文孴录》。

 

更多传略查看:

礼赞大师|顾廷龙:专为前贤行役,不为个人张本(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