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家史存直

 

我一直把语法体系看作一个整体,把句子结构也看作一个整体。我认为,没有这两个整体思想,既建立不好语法体系,也分析不好句子结构。

 

——史存直

 

史存直(公历1904.10.15-1994.6.10下午5时),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安徽合肥北乡人。幼年随父母转徙北京天津、皖南宣城等地,因此就读的学校也不固定。中学还没有毕业,就于1921年赴日本留学,不久考入第一高等学校中国留学生特别预科,后又转入第八高等学校,同年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土木工科(土木工学系)。1931年回国。抗日战争期间,在成都、北碚各中学任教,也曾在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后因病退职在皖南山中养病数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任出版社编辑。解放后一直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讲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等课程。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字改革研究室主任,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高等学校文字改革学会顾问。在音韵学、语法学、汉语史及检字法的研究中,均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汉语音韵学中综合体系的观点和汉语语法学中句本位的思想,都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史存直在三十年代就受到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影响。由于认识到这一运动十分重要,就决定以研究文字改革问题为终身事业从那时以来,他一直是我国文字改革运动的一个积极的倡导者和拥护者。专著有《语音》《现代汉语讲义》《汉语语音史纲要》《汉语音韵学纲要》《汉语语法史纲要》等,学术论文有《中国文字罗马化运动中的若干问题》《论中国字罗马化的原则》等近六十篇。曾任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高等学校文字改革学会顾问。

史存直认为,要想拟出好的拼音方案就必须深入钻研音韵;要想把分词连写问题解决得适当就必须深入钻研语法。因此,四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语音和语法两个方面。在音韵学领域,由于瑞典汉学家高本汉(Karlgren)的影响,中国现当代许多语言学家都同意高本汉的意见,认为《广韵》是单一体系,但先生“不肯轻信他人之说”,经过自己长期的研究,认为《广韵》是个综合体系。在现代汉语语法领域,先生一直坚持传统语法学观点,传承了黎锦熙先生的“句本位”原则,把语法体系看作一个整体,把句子结构也看作一个整体。

 

更多个人传记查看:

人如其名——琐忆存直师(摘自:《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