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学者型思想家


 

我是一个用笔工作的人,我最向往的就是尽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留下一点不媚时、不曲学阿世而对人有益的东西。我也愿意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做到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

——王元化

王元化(1920-2008),著名文艺理论家、思想家。湖北江陵人,生于武昌。1935年在北京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主编《奔流》等报刊。抗战胜利后,任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国文讲师。50年代初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处长。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1979年获平反。历任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党组成员、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等职。著有《向着真实》《文心雕龙创作论》、《清园夜读》《思辨随笔》等。有《王元化集》10卷本行世。

先生未满周岁即由母亲带至北京,定居清华园南院。1936年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战爆发后,辗转天津、青岛流亡到上海。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江苏省委的文委领导下工作。1940年至1941年参加编辑《奔流》和《奔流新辑》。1942年任上海地下党文委。1945年负责编辑《时代日报》副刊《热风》。此后在北平铁道学院任中文讲师,在上海负责编辑《展望》杂志。1949年初《展望》被反动派查封,后又负责编辑《地下文萃》。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先后调至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及新文艺出版社任总编辑、副社长,由于先前举荐张中晓,出版了胡风的两本书,在1955年全国反胡风运动中受到了牵连,并被隔离审查。这场政治风暴是对灵魂的拷问,在隔离审查期间,先生争取到读书的权利,开始从毛著一直读到马恩著作,通过阅读原典以反思社会。而后又集中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的《小逻辑》、莎士比亚的戏剧集,并写了数十本笔记。这次反思除了更透彻地解答了一些哲学原理外,也认识到在反胡风斗争中对人格力量、艺术良心的批判是一种极左的思潮,与马恩的观点并不相等。

改革开放后,先生出版了成名作《文心雕龙创作论》,辨定刘勰为庶族出身,思想以儒家为核心,论述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创作论,并对创作论八说作了释义。同时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比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使读者相互参证,开阔眼界,是过去龙学研究者所不及的。90年代,先生开始探寻为何“左”的思潮在中国这样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这种激进主义的观念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无政府主义思潮,而后被五四运动所继承。经过阅读相关文献后,先生认为五四精神固然需要继承,但是其中一些缺陷如功利主义、激进情绪、庸俗进化观等是需要摒弃的。自此,先生才称自己的思想成熟起来,而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反思五四的文章,极有深度,为人所称道。王元化先生提倡的“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

200859日,先生辞世。20185月,上海市社联公布了首批68位上海“社科大师”名单,先生为其中之一。

 

更多传略查看:

有德性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德性——悼念老师王元化先生(摘自《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

礼赞大师|王元化:重建有学术的思想,精研有思想的学术(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