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谷融:文学真义的捍卫者
我平生最服膺的格言有二。一是希腊阿波罗神庙中的“知道你自己”。二是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钱谷融
钱谷融(1919.9.28-2017.9.28),原名钱国荣,著名文学批评家、文艺理论家。江苏武进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文艺理论研究》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副会长等。
钱先生研究著述不多,但文章出手,大都为精品。像《论“文学是人学”》和《〈雷雨〉人物谈》等,都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1957年“双百方针”提出不久,华东师范大学号召教师提交论文。针对当时文学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钱谷融写就《论“文学是人学”》,核心观点就是“文学的任务在于影响人、感化人;作家的美学理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就是作家世界观中对创作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发表后就得到广泛关注,既而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上海的新文艺出版社甚至还将批评文章汇编为《“论‘文学是人学’”批判集》(第一集)。在今天看来这简直是一种荣耀,但在当时钱先生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后来“批判集”并没有第二集,但“文学是人学”的提法成为禁忌。此文后来被誉为“具有学术界公认的创新性、又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理论成果”。1959年,电视正转播《雷雨》,演员的口气、声音、语调,都是极“左”的味道。钱谷融就写了评论《雷雨》人物的系列文章,他不仅着眼于话剧本身,而且从“人学”的理论(包括文学审美理论)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1980年汇聚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研究曹禺话剧《雷雨》的专著,后获上海市1979-1985年社科优秀著作奖。
钱先生自1951年调入刚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到1997年退休、返聘至2001年,50年间桃李满天下。钱先生还调教出一批高质量的高端研究人才,如许子东、戴光宗、王晓明、殷国明、陈惠芬、王雪瑛、钱虹、李劼、夏志厚、吴俊、徐麟、胡河清、刘洪涛、高恒文、格非等,都是他门下的研究生或博士生。
钱先生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提出“文学是人学”的主张,在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2008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2014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8列名上海市社联首批“社科大师”。
更多传略查看: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关于钱谷融先生(摘自《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
礼赞大师 | 钱谷融:倡导“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家(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