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冯契与黄枬森人学思想之比较--以1980-19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为背景 | 崔琳璐 | 期刊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03):167-171 | 2017 | |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之阐释 | 程薇 | 期刊 | 湖北社会科学,2017(09):93-99 | 2017 | |
“一致而百虑”与论辩合理性的扩展——对冯契一个观点的梳理、重构与引申 | 晋荣东 | 期刊 | 天津社会科学,2017(05):56-63+101 | 2017 | |
试论冯契的“境界论”思想——兼与王国维“境界论”之比较 | 吴根友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129-136+183 | 2016 | |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 | 杨国荣 | 期刊 | 学术月刊,2016,48(02):5-22+33 | 2016 | |
世界性百家争鸣与中国哲学自信——纪念冯契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185 | 2016 | ||
评冯契先生论“科玄论战” | 蒋国保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92-99+183 |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92-99+183016 | |
如何理解“知识论的态度”和“元学的态度”——从冯契回到金岳霖 | 许春 | 期刊 | 河北学刊,2016,36(03):30-35 | 2016 | |
摹状、规范与半描述论——“金岳霖—冯契论题”与当代指称理论的“第三条道路” | 张建军 | 期刊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01):158-164+192 | 2016 | |
论冯契的中国古代逻辑研究 | 晋荣东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108-118+183 | 2016 | |
论冯契的理想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 | 张应杭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45-49+181-182 | 2016 | |
流金师《我和冯契的关系》书后 | 虞云国 | 报纸 | 文汇报,2016-10-28(W08) | 2016 | |
“理智不是干燥的光”——冯契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 吴先伍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100-107+183 | 2016 | |
金岳霖、冯契对康德认识论三种分裂的弥合 | 刘静芳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77-83+182 | 2016 | |
科学观的“智慧说”:一个可能的“研究传统”——冯契的科学哲学思想以及发展空间 | 安维复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84-91+182 | 2016 | |
回应冯契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蔡志栋 | 期刊 | 学术界,2016(05):101-110+325 | 2016 | |
冯契自由观念的政治哲学解读 | 朱承 | 期刊 | 伦理学研究,2016(04):80-85 | 2016 | |
冯契哲学在海外 | 章含舟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174-180 | 2016 | |
冯契哲学的双重身份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 何萍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35-44+181 | 2016 | |
冯契和现代中国哲学 | 张汝伦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3):27-34+181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