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众人眼中的钱谷融 |
徐中玉,许子东,格非,黄世喻,凌宇,殷国明 |
报纸 |
文学报,2008-06-12 |
2008 |
他的懒散是另一种形式的思考徐中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是江阴人,他是常州人。两个地方距离很近。我们都读过江苏无锡高中师范科、国立中央大学。不过,我比他大四岁,早他四年进校,教过我的老师也教过他。从1952年我到华师大至今,我们同事近60年。我们还是邻居,两个人还经常一起参加会议。很多时候,我发言之后,他就不讲了,说他的意见跟我差不多。我们都不愿说套话、废话。大家想法比较接近,讨论问题时... |
90岁大寿获94岁老友徐中玉祝福 钱谷融:选择文学,我不后悔 |
郦亮 |
报纸 |
青年报,2008-06-14(7) |
2008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泰斗钱谷融先生90岁了!最近,几百位学者和学生赶到华师大为钱老祝寿,向这位从教著述已经70年的老先生表示敬意。令钱老欣喜的是,比他年长4岁的徐中玉先生也特意赶来,送来对小弟的祝福。 在施蛰存和贾植芳等老先生近年相继离世之后,钱老已经成为上海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硕果仅存的旗帜人物之一。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1957年发表的那篇论文《论“文学是人学”》。在这篇论文里,钱老... |
钱谷融:嘈杂中的清醒者 |
楼乘震 |
报纸 |
深圳商报,2008-06-16(C06) |
2008 |
|
难得散淡 |
张梦阳 |
报纸 |
中华读书报,2008-07-23 |
2008 |
|
文化老人钱谷融、徐中玉、周退密、黄裳 |
方交良 |
报纸 |
钱江晚报,2008-12-10(C0005) |
2008 |
自从2003年回家乡工作以来,每年的“五一”、“十一”总喜欢孤身一人去上海。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书买书,还兼带去福州路逸夫舞台看戏,这次去更多了层意义,就是拜访几位文化老人。 对于爱看书的人,书不仅仅局限于纸,人生也是本书。特别是那些将近百岁的文化老人,出生民国,历经近一个世纪漫长岁月,他们的经历就是一本大书。能亲自拜访,就等于打开一本尘封的旧书。热情的钱谷融先生 &... |
敬呈钱谷融教授 |
陈思和 |
报纸/诗 |
新民晚报,2009-05-20(B05) |
2009 |
去年六月七日,华东师大举行盛会,为钱谷融教授祝九秩大寿。诸老欢聚,群贤毕至,令人难忘。吟诗一首,献与寿翁,愿钱先生南山东海之寿福。今又一年过去,六月诞辰临近,我身在香港讲学,特借晚报一角发表祈福,钱先生人格之高洁,精神之淡泊,思想之独立,心灵之自由,足为后人楷模。特赞曰: 夏雨春风九十秋,人生散淡亦风流。 招魂海上标人学,续命河汾踞上游。 称懒因时... |
喜见文学刊物重视评论 |
谢冕 |
报纸 |
光明日报,2009-06-26(9) |
2009 |
|
为钱谷融九十华诞设计制作贺岁壶"谷融壶" |
陆正伟 |
报纸/实物 |
新民晚报,2010-02-20(B04) |
2010 |
|
世博会,文化上的“天下大同”——访中文系钱谷融先生 |
陈玲 |
报纸/访谈 |
华东师范大学报,2010-06-01(1) |
2010 |
世博来临前夕,记者又一次走进了师大二村。与往日不同的是,小区入口处竖着可爱的海宝头像,宣传栏里贴满了世博海报,世博的气息在这里依稀可闻。 走进钱谷融先生的住处,房门依旧敞开着,92岁高龄的钱先生闻声小跑着走出来,脸上的笑容如孩童般真率明净。谈话地点在朝南的小书房,桌上、书架上摆满了旧书和手稿,显眼的位置依旧摆放着钱先生喜欢的《世说新语》。 世博精神:天下大同“儿... |
杂忆与杂想——关于钱谷融先生 |
杨扬 |
报纸 |
文汇报,2010-08-04(11) |
2010 |
两年前学校举办活动,庆祝业师钱谷融先生90华诞暨从教70周年,其间《文汇报》发表的陈永志教授的长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章引用钱先生1980年代初写给他信中的一段话:尽管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些不如人意的坎坷,但作为知识分子还是要有一种高远超拔的境界,不要为眼前的个人得失所拘泥。这话是钱先生说给当时个人境遇并不很如意的陈永志教授听的,但又何尝不是他自己人生事业的写照呢? 钱先生在文... |
曹禺研究:从剧本到舞台——为纪念曹禺百年诞辰而作 |
曹树钧 |
报纸 |
人民日报,2010-09-10(24) |
2010 |
三十年研究硕果累累 曹禺是我国现当代戏剧史上成就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之一, 自上世纪30年代《雷雨》发表之日起,曹禺研究就一直是戏剧研究领域的“显学”。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曹禺研究者审美视野大大拓展,曹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曹禺研究不仅从社会学,更从美学、心理学、比较文学等各种方法展开,对曹禺剧作进行了多侧面、多层次的审视与探索,跨入了全新的领域。 从1... |
钱谷融先生二三事 |
刘丹 |
报纸 |
南方周末,2011-04-07 |
2011 |
以德报怨的钱谷融先生,让戴厚英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她到钱谷融先生家里去,诚恳地向老师道了歉。在一次大型会议上,她公开表示了对钱谷融先生的歉疚之意……小小年纪被责问抄袭 大半个世纪前,江苏武进的一个小学堂里,有一位新来的谢姓国文教员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意外发现一篇描写一位农妇悲惨命运的作文,无论是立意选材还是表情达意,都很有鹤立鸡群的味道。他断定,一个12岁的男孩子,绝无写出... |
钱谷融:自由从容 |
何晶 |
报纸/访谈 |
文学报,2011-09-22(5) |
2011 |
因一篇《论“文学是人学”》长期受到批判,60岁出版第一本著作《〈雷雨〉人物谈》,当了37年讲师才被擢升为教授,钱谷融先生的学术道路似乎并不顺遂,但他的学术成就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一座丰碑。 出生于1919年的钱先生如今寓居在华东师大二村一幢宿舍的三楼,记者拜访时他正在搬家,多个书架上都空空如也,只在一个书架上两列书孤零零地摆放着,钱先生说这些书也不是他的了,已经送给了华东... |
在钱谷融先生家淘书漫想 |
李磊 |
报纸 |
新民晚报,2011-10-16(B02) |
2011 |
感觉钱谷融先生一直离我很远,那种距离让我认为他是远处的山峦、高处的云朵,只能远远地看着他,通过无表情的纸质书去了解他。能够来到他家拜见,看看他慈眉善目的样子,倾听他的见解,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痴梦。 感觉钱谷融先生又离我很近,是那么的熟悉:在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经常能够见到他,在朋友的聊天中也经常能够听到他,我喜欢的学者又都是他的学生,读钱先生的书,读先生弟子的书,越发让我对他... |
钱谷融潇洒散书记 |
楼乘震 |
报纸 |
深圳商报,2011-11-08(C02) |
2011 |
十月的一天,清晨七时许,华东师大教授、著名藏书家陈子善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是他的恩师、我国文学理论界的泰斗钱谷融教授。陈子善心头不禁一震,钱先生的夫人杨老师不久前仙逝,尽管钱先生依然精神矍铄,但学生们还是很担心钱先生是否经得起这一沉重打击。 不料,钱先生缓缓地说:“我的书要处理了,你喜欢的就来拿去吧。”原来,钱先生的儿女从国外回来送走母亲后,想把老父的住所重新装修一下,问... |
钱谷融:一个真诚的人 |
宫立 |
报纸 |
长沙晚报,2012-03-21(A14) |
2012 |
|
钱谷融:散淡固执亦从容(足音) |
姜泓冰 |
报纸 |
人民日报,2012-05-03(24) |
2012 |
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93岁的钱谷融先生,堪称上海文化学术界“一宝”。每当他出现在学术会场或是某些仪式中,在他那熟悉的贝雷帽、温和而又留着孩童般率真的笑容面前,所有僵化虚假的套话、程式似乎都会自动溃退。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人与中国社会经历过的风雨波澜、起伏升沉——每逢重见钱老,都会涌上人们的心头,让人神思飘远,有所感悟。 采访钱老,就像与可敬的邻家长者闲话,通透、恬和、安静,有着春... |
钱谷融的“说” |
宫立 |
报纸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7-02(B05) |
2012 |
|
钱谷融先生的十七岁 |
宫立 |
报纸 |
文汇报,2012-07-13(8) |
2012 |
钱谷融先生格外重视他在重庆做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时候写的课堂习作。他说:“如今,虽已纸质发黄,有的还被虫啮鼠咬,但有时偶然翻到,仍不免怦然心动。即使本来在忙着别的事,一拿到手,就会立即悄然凝神,展卷重读。”后来这些发黄的手稿由倪文尖老师整理出来,编入先生的散文集《散淡人生》。先生为此感到莫大的欢喜,他说:“这样欢喜,是过去从没有过的。即使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写的东西被印刷出版时所感到的那种... |
平凡岗位敬业乐业赢得社会尊重 93岁钱谷融为普通邮递员颁奖 |
沈轶伦 |
报纸 |
解放日报,2012-09-20(1) |
2012 |
本报讯 (记者 沈轶伦)年轻的邮递员和九旬的老教授,能有怎样的交集?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 “光荣与力量——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出现感人一幕:著名文艺理论家、93岁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谷融作为颁奖嘉宾特意来到现场,为获奖者之一、邮递员叶其懂颁奖,代表住地居民感谢他的贴心服务。 叶其懂,36岁,上海市邮政公司曹杨新村投递支局一名普通投递员。工作14年来,他在送信送报的岗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