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施蛰存和萧乾 | 文洁若 | 期刊 | 档案春秋,2016(第11期):32-33 | 2016 | |
施蛰存和他的《路南游踪》 | 余斌 | 期刊 | 今日民族,2004(第2期):27-30 | 2004 | |
施蛰存和戴望舒:友谊的范本 | 鉴铭 | 期刊 | 文学教育,2013(第14期):10-11 | 1983 | |
施蛰存和《文饭小品》的封面 | 刘军,吴惠民 | 期刊 | 博览群书,2008(第6期):92-96 | 2014 | |
施蛰存海外书简 | 李辉 | 期刊 | 书城杂志,2009(第9期):53-60 | 2010 | |
施蛰存佛教小说创作心理透视 | 唐正华 | 期刊 | 学术界,1994(第5期):64-67,59 | 1996 | |
施蛰存关于《魔道》的一封信 | 杨迎平 | 期刊 | 新文学史料,2011(第2期):180-183 | 2018 | |
施蛰存佛教小说《黄心大师》创作始末 | 黄艺红 | 期刊 | 佛学研究,2016(第1期):311-316 | 2005 | |
施蛰存对现代派心理描写的借鉴与创新 | 沈蓉 | 期刊 | 河北学刊,1992(第5期):61-65 | 2012 | |
施蛰存访谈录 | 施蛰存,谷苇,钱红林 | 期刊 | 小说界,1993(第5期):4-8 | 2006 | |
施蛰存对“新感觉派”身份的有限认同 | 吴福辉 | 期刊 |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第3期):91-93 | 2009 | |
施蛰存短篇小说《夜叉》文本分析 | 谷晓曦 | 期刊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第7期):17-21 | 2012 | |
施蛰存的养生之道 | 史飞翔 | 期刊 | 内蒙古林业,2011(第11期):40 | 2016 | |
施蛰存的新感觉主义——读了《在巴黎大戏院》与《魔道》之后 | 适夷 | 期刊 | 文教资料简报,1984(第7-8期):删书 | 2016 | |
施蛰存的自由心性与文艺追求 | 李金凤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1期):20-25,124-125 | 2000 | |
施蛰存的新感觉主义 | 适夷 | 期刊 | 文教资料简报,1983(第7-8期):139-141 | 1983 | |
施蛰存的小说翻译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 杨迎平 | 期刊 | 中国比较文学,2010(第2期): | 2010 | |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与西方文学的影响 | 王福和 | 期刊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3期):89-92 | 2014 | |
施蛰存的无相庵藏书票 | 期刊 |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8(第9期):50 | 2018 | ||
施蛰存的文学世界与比较文学精神 | 查明建 | 期刊 | 中国比较文学,2005(第3期):47-54 |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