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从兰社到《现代》 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及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 | 金理 | 图书 | 金理著.从兰社到《现代》 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及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 2006 | |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解读施蛰存的小说——以《将军底头》为例 | 司贵珍 | 期刊 | 芒种,2017(第4期):46-47 | 2017 | |
从创造社作家、施蛰存、张爱玲的创作看现代心理小说之演变 | 朱锦辉 | 期刊 | 益阳师专学报,1993(第3期):29-32,3 | 1993 | |
从非理性创作到现实主义的回归——试析施蛰存小说创作转型的文化现象 | 李潘,王莉娟 | 期刊 |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第2期):53-56 | 2002 | |
从《文饭小品》看施蛰存办刊的生存策略 | 刘军,吴惠民 | 期刊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3期):74-78,105 | 2008 | |
从《上元灯》看施蛰存小说的怀旧情结 | 黄忠来 | 期刊 | 襄樊学院学报,2002(第1期):70-75 | 2002 | |
从《将军底头》看施蛰存心理小说的创作风格 | 吉海霞 | 期刊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1期):61-63 | 2004 | |
从《将军底头》看施蛰存小说的虚构色彩 | 黄忠来 | 期刊 |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第3期):20-24 | 2000 | |
从《观察》、《现代》看储安平与施蛰存编辑出版的商业运作 | 杨迎平 | 期刊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6期):8-12 | 2010 | |
传统与现代的纠结——论施蛰存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 | 蒋义娜 | 期刊 | 怀化学院学报,2006(第4期):105-107 | 2006 | |
从“内在现实”走向“不确定的叙述”——余华与施蛰存文学观比较 | 赵凌河 | 期刊 | 当代作家评论,2008(第5期):92-98 | 2008 | |
传统文化交织下的现代文明:试析施蛰存《梅雨之夕》中文明的两重性 | 盛晓芸,黄德志 | 期刊 | 名作欣赏(中旬),2014(第7期):43-44 | 2014 | |
陈巨来与施蛰存 | 赵辉,赵广清 | 期刊 | 中国书法.2019,(7):103. | 2019 | |
崇欲抑理的精神阐释——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浅论 | 田建民 | 期刊 | 河北学刊,2005(第6期):108-112 | 2005 | |
颤动的都市风景线:浅谈施蛰存小说的审美追求 | 李新平 | 期刊 | 名作欣赏,2009(第10期):45-47 | 2009 | |
超越的困境:施蛰存的创作策略及艺术实践 | 林锡潜 | 期刊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7期):91-96 | 2004 | |
曾赢洋场恶少名的施蛰存 | 王一桃 | 期刊 | 粤海风,2001(第1期):56-58 | 2001 | |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严谨学者——施蛰存先生学术生涯平议 | 刘凌 | 期刊 | 古典文学知识,1989(第2期):102-108 | 1989 | |
变换的场景与不变的道具——浅析施蛰存小说《梅雨之夕》 | 任晋,黄德志 | 期刊 | 名作欣赏,2014(第20期):62-63 | 2014 | |
编辑施蛰存对小说家穆时英的发现与推崇 | 杨迎平 | 期刊 | 新文学史料,2014(第4期):191-194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