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类型 出处 年份 查看
高吹万生挽郑逸梅 蒋炳昌 报纸 东方早报.2011.07.10(第B12版:随 笔  ) 2011 【日期】2011.07.10【来源】东方早报                           蒋炳昌挽联是生者对亡者的追思和评论,一般不会对活着的人书写。民国时期,海上“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在年逾五十时,自觉身体渐有衰颓之象,认为既生必有死,则死固不必讳言。陶靖节曰:“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
郑逸梅:报史留名靠“补白” 甘险峰 报纸 太原日报.2011.08.02(第10版:晋韵 人物) 2011 【日期】2011.08.02【来源】太原日报甘险峰 “补白”在报纸上自然是不起眼的,但是恰恰有人靠不起眼的“补白”报史留名,被尊称为“补白大王”。这个人就是郑逸梅。郑逸梅(18951992),原名鞠愿宗,学名际云,号逸梅,笔名冷香。他祖籍安徽歙县,1895年10月19日生于上海江湾。因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故也有资料称其为江苏苏州人。从此以后,他开始改姓郑。郑逸梅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7岁入江苏省立第二中...
郑逸梅孙女呼吁 抢救性保护郑逸梅史料 报纸 联合时报.2011.04.19(第二版(区县政协新闻)) 2011 【日期】2011.04.19【来源】联合时报本报讯  (通讯员  孟兆艳)普陀区政协委员、郑逸梅先生孙女郑有慧日前呼吁,对郑逸梅史料进行抢救性保护。市政协文史委经过深入调研列出上海市未列入保护的155处名人故居,普陀区有两处,其中一处就是郑逸梅故居。郑逸梅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人称“补白大王”,生前出书60余部,计1000余万字。然而郑逸梅先生的故居因市政建设中道路拓宽工程已被拆除,先生手稿和许多珍贵的...
“补白大王”郑逸梅 赵英秀 报纸 株洲日报.2012.09.16(第A3版(文史博览)) 2012 【日期】2012.09.16 【来源】株洲日报赵英秀郑逸梅(1895—1992),祖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出生于上海江湾。本姓鞠,名愿宗,号逸梅,别署“纸帐铜瓶室主”。郑逸梅4岁,父亲病故。靠外祖父郑锦庭抚养成人,改姓郑,由此改称外祖父为祖父。祖父为之启蒙,稍长入塾就读。1905年,入上海敦仁学堂读书,考试多在榜首。1909年,随祖父至苏州,考入草桥头公立高等学堂。同窗学友中,有顾颉刚、吴湖帆、叶圣陶、王伯祥等,皆一时俊彦。191...
名动一时的补白大王郑逸梅 赵英秀 报纸 人民政协报.2012.09.13(07:春秋周刊) 2012 【作者】赵英秀 【日期】2012.09.13【来源】人民政协报郑逸梅(1895—1992),祖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出生于上海江湾。本姓鞠,名愿宗,号逸梅,别署“纸帐铜瓶室主”。郑逸梅4岁,父亲病故。靠外祖父郑锦庭抚养成人,改姓郑,由此改称外祖父为祖父。祖父为之启蒙,稍长入塾就读。1905年,入上海敦仁学堂读书,考试多在榜首。1909年,随祖父至苏州,考入草桥头公立高等学堂。同窗学友中,有顾颉刚、吴湖帆、叶圣陶、王伯祥、范烟桥...
闲谈郑逸梅的印章 孟祥海 报纸 承德日报.2012.08.03(第A07版:) 2012 【日期】2012.08.03【来源】承德日报著名文史专家郑逸梅老先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始,常为各类报刊补白,当时上海报刊杂志空白地位几乎全由郑老“一手包办”了。为此,著名老报人、“笑匠”徐卓呆同郑逸梅开玩笑,戏称他为“补白大王”;著名评弹家兼小说家姚民哀与徐卓呆搭挡,在报上常常提到“补白大王”,后来越传越广,甚至流传“无白郑补”之说。著名金石家高式熊,专为郑老刻了一方“补白大王”印章相送;此后,人们索性送他...
长寿郑逸梅居然每餐不离荤腥 报纸 新商报.2012.07.09(第46版:食尚健康·贴吧) 2012 【日期】2012.07.09 【来源】新商报郑逸梅先生,因其文章隽永、短小,最宜填补报章空白之处,被称为“补白大王”。95岁高龄时他仍身心清健、笔耕不辍,10年时间出版单行本书籍20 种。郑逸梅一直活到98岁才辞世,可谓是我国近代文化人中的高寿者。说起他的养生之道,除了淡泊名利、无不良嗜好外,与他的饮食爱好有关。郑逸梅主张顺其自然,平素不太讲究饭菜的营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般老年人应当是多吃蔬菜,少食肉类,可是他恰...
郑逸梅的养生之道 孟祥海 报纸 今晚报.2012.07.27(第31版:健康氧吧) 2012 【作者】孟祥海 【日期】2012.07.27 【来源】今晚报郑逸梅先生,因其文章隽永、短小,最宜填补报章空白之处,被称为“补白大王”。他出生于1895年,历经人生坎坷,以近百高龄谢世。推究起来,郑老的养生之术主要有以下几点:心态平和,幽默风趣。郑老一生乐观幽默,心态平和。大热天,老人赤膊,照样“立就千言”。客来也穿衣,说一声“赤诚相见”,彼此放怀畅谈。发脱齿摇,他张口相示,戏谑自己是“无耻(齿)之徒”。傍晚,则沉浸...
郑逸梅的养生之术 孟祥海 报纸 当代健康报.2012.05.03(第A06版 : 养生之道) 2012 【作者】孟祥海 【日期】2012.05.03 【来源】当代健康报郑逸梅先生,因其文章隽永、短小,最宜填补报章空白之处,被称为“补白大王”。他出生于1895年,历经人生坎坷,以近百高龄谢世。推究起来,郑老的养生之术主要有以下几点:心态平和,幽默风趣。郑老一生乐观幽默,心态平和。大热天,老人赤膊,照样“立就千言”。客来也穿衣,说一声:“赤诚相见”,彼此放怀畅谈。发脱齿摇,他张口相示,戏谑自己是“无耻(齿)之徒”。傍晚,...
郑逸梅的长寿秘诀 孟祥海 报纸 邵阳晚报.2012.07.24(第11版:夕阳红) 2012 【作者】孟祥海 【日期】2012.07.24【来源】邵阳晚报“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 ,生于1895年 ,卒于1992年 ,历经人生坎坷 ,以近百高龄谢世。推究起来 ,郑老的养生之术主要有以下几点:心态平和 ,幽默风趣。郑老一生乐观幽默 ,心态平和。大热天,老人赤膊 ,照 样“立就千言”。客来也穿衣 ,说一声:赤诚相见”,彼此开怀畅谈。发脱齿摇 ,他张口相示 ,戏谑自己 是“无耻(齿)之徒”。文革中被 批“臭老九”,他便找人刻一闲 章...
郑逸梅和巢章甫交换名人尺牍 崔锦 报纸 今晚报.2012.09.13(第21版:今晚副刊) 2012 【作者】崔锦 【日期】2012.09.13【来源】今晚报我见过许多通“补白大王”郑逸梅致书画家巢章甫的信,信的内容主要是谈及二人交换名人尺牍的事,亦间或有其他历史掌故。信大约写于1953年,因为有一封郑逸梅致巢章甫的信中写道:“此间文史馆下月成立,馆主定张菊生(锦注,即张元济),副馆长定蒋竹庄。日前,陈毅市长曾宴请诸耆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建立于1953年,估计这一批信应该是上海文史研究馆建馆之前(约1952~1953年之间...
郑逸梅清谈有欠翔实 范白 报纸 清远日报.2013.05.13(第A4版(北江)) 2013 【日期】2013.05.13【来源】清远日报(英德)范白梦白庐笔记选录郑逸梅(1895-1992),毕生躬耕文田,直至去世前三天仍撰写文章,因其与清末民初文化界名人多有往来,善于做笔记,收集资料,所撰多为清谈、人物佚事、民俗风情等小品文章,著述颇丰。间或作书,颇见清逸,晚年作字多为倩人代笔。郑又是南社后期社员,坊间极少见其诗作,未闻有集,偶见其有数赠人诗,亦为集句。田遨编《翰苑吟丛》中收录郑逸梅诗四首,集句两首,原创两首,作为南社社员,...
《郑逸梅选集》印学史料的价值(节选) 孙立仁 报纸 美术报.2014.03.29(00020版(篆刻)) 2014 【作者】孙立仁 【日期】2014.03.29【来源】美术报郑逸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史掌故专家。他早在辛亥革命之初,即以文章闻名于海内。他的一生,与书画、篆刻家交往甚密。他对篆刻界的名人轶事了如指掌,对篆刻创作有着独到的欣赏角度和很强的艺术鉴赏力。《郑逸梅选集》1、2、3卷中有200余条印学史料,记载了清末民初篆刻家们的趣闻、艺术品格以及篆刻技法和印学审美情趣等等。这些印学史料,有别于以往印学史料就事论事的文字记载...
“报刊补白大王”郑逸梅 报纸 苏州日报.2014.07.25(第B03版:老苏州) 2014   
陶冷月致郑逸梅信 崔锦 报纸 今晚报.2014.03.01(第13版: 今晚副刊) 2014 【作者】崔锦 【日期】2014.03.01【来源】今晚报愚辰篆刻     2002年4月,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广州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古道西风——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画展》。展出活动中,我得到了陶冷月之子陶为衍送的一册《陶冷月艺术评传》,后又得到了他寄来的《陶冷月画集》。我也找到了一帧《陶冷月致郑逸梅手札》,将复印件送给他。陶冷月信札是这样写的:逸梅兄大鉴,久未晤教,想念之情彼此正同。辛...
听陈子善说“补白大王”郑逸梅 芝娴 报纸 时代报.2014.10.08(18版:时代书评) 2014 【作者】芝娴 【日期】2014.10.08 【来源】I时代报国庆节期间,上海图书馆推出四场“她们和他们——民国的故事系列”讲座。10月5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做了一场题为《从郑逸梅先生看鸳鸯蝴蝶派的掌故写作》的讲座。20世纪上半叶近半个世纪,是鸳鸯蝴蝶派全盛时期,坊间有着“五虎将”、“十八罗汉”之说,郑逸梅便是十八罗汉之一,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类文章,他又被誉为“补白大王”。陈子善在其讲座中,从鸳鸯蝴蝶派的来...
郑逸梅的两册“散叶” 钟立风 报纸 潇湘晨报.2014.09.10(A叠A10(中国·要闻)) 2014 【日期】2014.09.10【来源】潇湘晨报钟立风(歌手)曾到某清静古镇住过一个雅静旅舍,在“雅舍、知堂、夕拾、古园、逸梅、三闲”等客房中,我入住了“逸梅”,或许那晚令我难忘,日后只要见到郑逸梅先生的书,都一一买回。而他的《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更是我的钟爱——读起来闲适、养气、趣味无限,信手写来的一则则人情往事和人文掌故,以阿拉伯数字一条条记录,每一条字数不限,均短小精致,可随翻随看,即便如此,读后也颇...
郑逸梅索印蜕 姜维群 报纸 中老年时报.2014.04.08(第08版:副刊) 2014 【作者】姜维群 【日期】2014.04.08【来源】中老年时报曾在“翰墨苑”约郑逸梅先生稿,经过几次信件往来,决定为郑逸梅开一专栏,名叫“墨林赘话”,特别延请天津篆刻名家徐嘏龄刻随形印作栏头。没几天郑逸梅来信问,此印身手不凡,是哪位先生刊刻,能不能将印蜕寄我。于是笔者到徐嘏龄先生家,用宣纸打了两方印寄给郑逸梅。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郑逸梅对任何好的艺术作品挂眼挂心还随时搜集,无怪乎文坛大家也。
“富贵”之人郑逸梅 报纸 科学养生2015年2期   2015 来源:科学养生 2015年2期  姓名:郑逸梅  简历;生于1895年,5岁就读于清朝末年的私塾,21岁考入江南高等学堂。从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起,一直做编辑工作,直到1938年进入教育界。先后在音乐专修馆、上海徐汇中学、上海国华中学、新中国法商学院等任教。最后在上海晋元中学副校长位上退休。他从1913年开始发表作品,直到1992年逝世,始终笔耕不辍,历时80年,可谓我国笔耕历史最长的作家。因喜欢写人物典故逸事遗闻,称为...
《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出版 报纸 苏州日报.2014.07.25(第B03版:老苏州) 2015 【作者】高远 【日期】2015.10.25【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讯 记者高远 实习生刘慧红从近现代著名学者如金松岑、胡朴安到民国旧派文学家李涵秋、包天笑……再到叶圣陶、赵景深等新文学代表作家,20世纪中国著名文史掌故家郑逸梅与他们都有书札往来。郑逸梅收藏的这批书札是近代新旧文化交流具体而微的缩影。日前,由郑逸梅长孙女郑有慧编订,并请专家释文,四色影印的《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由中华书局出版,首批印数1200册。正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