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物学要注重观察与实践。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教,更应关注学生怎样学,重要的是给学生一把钥匙,使学生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薛德焴



薛德焴(1887—1970年),字良叔。江苏江阴人。著名动物学家。九三学社社员。1955年起曾任两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动物学会理事。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薛德焴由江阴辅延公社公学资助,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攻读三年后,考入日本东京文理科大学生物学系,1913年完成学业归国。1913年—1926年,历任江西省立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现武汉大学)教授、博物部主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26年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总务长,上海正中书局编辑部自然科学组主任。解放后,曾任同济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51年院系调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任生物学系教授。

薛德焴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博物部主任期间主办的《博物学会杂志》,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三个博物学杂志之一。薛德焴的《我国扬子江淡水水母一新种》论文,是我国学者在该领域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报告(《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生物学》P638)。1926年薛德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三届泛太平洋学术会议。他编写的大学动物学教科书,结束了我国动物学领域没有教科书的历史,为我国动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多传略查看:我国近代动物学的奠基人——记著名动物学家薛德焴教授(摘自:《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