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研究的领域里只有仔细探索,没有捷径。
——郎所
郎所(1918—1991),江苏镇江人。著名动物学家和寄生虫学家,鱼类寄生虫学的开拓者。教授,动物学科博士生导师。1930—1933年上海复旦中学就读,1933—1936年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附中,1936—1941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于1941—1943年曾任成都大中华酒精厂技师、成都华西玻璃厂厂长。1943—1944年为成都齐鲁大学寄生虫学研究所研究生。1946—1948年上海沪江大学生物学系助教。1948—1950年美国贝勒大学生物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继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任研究助理。1950—1952年上海沪江大学生物学系讲师、副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到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1980年晋升为教授,并兼任生物学系系主任。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寄生虫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郎所教授曾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过《无脊椎动物学》、《昆虫学》、《寄生虫学》、《寄生原虫学》、《寄生蠕虫学》等十余门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淡水鱼寄生蠕虫,发现了百余种鱼类寄生吸虫的新种和国内新纪录,为寄生虫学建立了诸多新属和新科。提出单殖吸虫可作为鱼类起源的“活化石”等独特见解。在寄生虫的超显微结构、生化、分子生物学、体外培养和寄生虫免疫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 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以及上海市教委多项科学基金资助。培养了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主编《中国动物志•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单殖吸虫分册》,编译《寄生原虫和蠕虫的体外培养》,译著有《生态学模型》和《系统分析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953年因“人体丝虫病的防治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舟山部队二等功奖励。1990年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他长期以来为我国的动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作出的杰出贡献。
更多传略查看:开拓进取 抢占学科制高点——记著名动物学家郎所教授(摘自:《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