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中国青年与中国科学[发刊词] | 胡焕庸 | 青年与科学,1943,创刊号 页1-2 | 1943 | |
战后我国国都武汉 | 胡焕庸 | 新中华,1943,复1(12):10-11 | 1943 | |
战后我国国都——武汉 | 胡焕庸 | 新中华维声社编.中国战后建都问题[M].上海:中华书局.1944:15-16 | 1944 | |
本社成立四週年箴言 | 胡焕庸 | 沙坪合作,1944,(4):1 | 1944 | |
地球的故事(上) | 胡焕庸 | 少年学园,1944,(1):4-36 | 1944 | |
台湾收复后之经济价值 | 胡焕庸 | 中国青年(重庆),1944,11(5):9-10 | 1944 | |
先锋社百年纪念 | 胡焕庸 | 沙坪合作,1944,(12-13):2 | 1944 | |
中国的地域 | 胡焕庸 | 文化先锋,1944,4(13):3-11 | 1944 | |
中国粮食问题与世界粮食问题 | 胡焕庸 | 粮食问题,1944,1(1):14-17 | 1944 | |
科学介绍工作的重要 | 胡焕庸 | 青年与科学,1945,2(2):65-66 | 1945 | |
世界经济与战后中国 | 胡焕庸 | 民主评论(重庆),1945,1(2):19-20 | 1945 | |
五十年来的地理学 | 胡焕庸 | 潘公展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M].胜利出版社.1945:221-231 | 1945 | |
对我国民政府 美应加强援助 美国生活杂志之主张 | 范杜生原作;胡焕庸译 | 申报,1946-9-19:3 | 1946 | |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视察记 | 胡焕庸 | 工程报导,1946,(8):3 | 1946 | |
世界极乐土的一个大工程 美国大水闸之谜 视察TVA以后的深刻印象 | 胡焕庸 | 申报,1946-2-11:3 | 1946 | |
A Geographical Sketch of Kiangsu Province [江苏北部地理志] | Huan-Yong Hu | Geographical Review,1947,37(4):609-617 | 1947 | |
A New Cotton Belt in China [苏北滨海棉区] | Hu Huan-Yong | Economic Geography,1947,23(1):60-66 | 1947 | |
变乱期中认清时代潮流 | 胡焕庸 | 社会公论,1947,1(2):1-3 | 1947 | |
从「中南半岛」「太平海」讲到中外地名 | 胡焕庸 | 益世报(上海),1947年5月23日 | 1947 | |
从对日和约谈判日本前途 | 胡焕庸 | 问世,1947,(7):2-4 | 1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