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论平剧之产生与本质 |
吴泽 |
《东方杂志》 1947 年 [ 第43卷 第15期 ,51-56页 ] |
1947 |
全文阅读 |
| 论孟轲政治哲学 |
吴泽 |
《中国建设(上海1945)》 1947 年 [ 第5卷 第2期 ,40-43页 ] |
1947 |
全文阅读 |
| 论孔子的中庸思想 |
吴泽 |
学术月刊,1962(09):26-33. |
1962 |
全文阅读 |
| 论孔子的复古保守主义:孔子学派政治思想体系考察之一 |
吴泽 |
《中国建设(上海1945)》 1947 年 [ 第5卷 第1期 ,48-52页 ] |
1947 |
全文阅读 |
| 陆放翁七三七年祭:读史散笔之一:宋代一大文豪──大爱国诗人 |
吴泽 |
《学生杂志》 1947 年 [ 第24卷 第1-2期 ,33-41页 ] |
1947 |
全文阅读 |
| 龙山小屯仰韶文化与夏殷民族渊源考:殷代史之一节(附图) |
吴泽 |
《历史社会季刊》 1947 年 [ 创刊号 ,16-32页 ] |
1947 |
全文阅读 |
| 六朝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
吴泽 |
苏州大学学报,1990(03):89-94.后收入张承宗、田泽滨、何昌荣主编:《六朝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 |
1990 |
全文阅读 |
| 刘伯温论元末:以人物看历史编之一 |
吴泽 |
《中国建设(上海1945)》 1947 年 [ 第4卷 第4期 ,48-55页 ] |
1947 |
全文阅读 |
| 两周时代的社神崇拜和社祀制度研究——读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
吴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后收入《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1987年第2辑 |
1986 |
全文阅读 |
| 梁启超的“拥袁”与“倒袁”运动 |
吴泽 |
《中国建设(上海1945)》 1949 年 [ 第7卷 第4期 ,53-56页 ] |
1949 |
全文阅读 |
| 梁启超保皇思想的坠落 |
吴泽 |
《鞭》 1948 年 [ 第1期 ,6-10页 ] |
1948 |
全文阅读 |
| 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
吴泽 |
《扬弃与发展》,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1月版 |
1993 |
全文阅读 |
| 历史上人才的地理分布与阶级层次的转移 |
吴泽 |
历史教学问题,1985(01):2-6. |
1985 |
全文阅读 |
| 李卓吾哲学思想的批判 |
吴泽 |
新中华.1949,(13):33-40. |
1949 |
全文阅读 |
| 李卓吾的文学思想 |
吴泽 |
《春秋(上海1943)》 1949 年 [ 第6卷 第4期 ,24-29页 ] |
1949 |
全文阅读 |
| 黎明时分出新著 |
吴泽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 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03,第154页 |
2000 |
全文阅读 |
| 老庄哲学的流派性 |
吴泽 |
《理论与现实(重庆)》 1940 年 [ 第2卷 第1期 ,76-85页 ] |
1940 |
全文阅读 |
| 抗战现阶段的一个严重危机 |
吴泽 |
《烽火(西安)》 1938 年 [ 第8期 ,2-3页 ] |
1938 |
全文阅读 |
| 抗战的自我检讨:从武进的沦陷论东战场的失利 |
吴泽 |
《闽政与公馀非常时期合刊》 1938 年 [ 第15期 ,53-55页 ] |
1938 |
全文阅读 |
| 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观点研究——康有为史学研究之一 |
吴瑶(吴泽) |
中华文史论丛,1962年第1辑,后改名《康有为公羊三世说历史观》,收入《中国近代史学史论集》(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吴泽文集》第四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1962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