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教育部教育播音讲演纲要(中等学校收音):讲题:中学生的就业指导 |
廖世承 |
《安徽教育周刊》 1937年[ 第104-105期 ,5-6页] |
1937 |
全文阅读 |
| 教与学(附图) |
廖世承 |
《光华附中半月刊》 1935年[ 第4卷第3期 ,47-53页] |
1935 |
全文阅读 |
| 教与学 |
廖世承 |
《教与学》 1936年[ 第1卷第12期 ,1-11页] |
1936 |
全文阅读 |
| 教学法上几个问题 |
廖世承讲;朱秉国记 |
《教育与社会(无锡)》 1931年[ 第1卷第5期 ,5-7页] |
1931 |
全文阅读 |
| 教学的意义 |
廖世承 |
《鄱阳教育》 1936年[ 第3期 ,38页] |
1936 |
全文阅读 |
| 教师自省和自强的标准 |
廖世承 |
《中等教育》 1923年[ 第2卷第1期 ,1-6页] |
1923 |
全文阅读 |
| 敎育学科审查报告 |
廖世承、郑宗海、徐则陵 |
《江苏教育公报》 1926年[ 第9卷第9期 ,93-95页 ] |
1926 |
全文阅读 |
| 江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联合会暑期讲习会的笔记:读法测验 |
廖茂如(廖世承)讲;周十义记 |
《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友会杂志》 1922年[ 第11期 ,157-164页] |
1922 |
全文阅读 |
| 济南学务调查(附图表) |
俞子夷、廖世承、王克仁 |
《新教育》 1923年[ 第6卷第3期 ,54-83页] |
1923 |
全文阅读 |
| 纪念民族复兴节(演讲辞) |
廖世承 |
《国立师范学院旬刊》 1940年[ 第4期 ,1-2页] |
1940 |
全文阅读 |
| 纪录: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八日第一次院务会议纪录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1期 ,74-76页] |
1939 |
全文阅读 |
| 纪录:二十七年十二月十日导师会议纪录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1期 ,80-81页] |
1939 |
全文阅读 |
| 纪录:二十七年十二月三日第二次院务会议纪录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1期 ,76-78页] |
1939 |
全文阅读 |
| 纪录:二十七年十二月廿四日第三次院务会议纪录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1期 ,78-80页] |
1939 |
全文阅读 |
| 记记忆力与儿童教育(附图) |
廖世承 |
《留美学生季报》 1916年[ 第3卷第2期 ,27-33页] |
1916 |
全文阅读 |
| 会议录: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第二次编辑委员会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2期 ,93页] |
1939 |
全文阅读 |
| 会议录: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时征求图书委员会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2期 ,94-95页] |
1939 |
全文阅读 |
| 会议录:二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下午三时第四次院务会议(附表)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2期 ,81-85页] |
1939 |
全文阅读 |
| 会议录:二十八年二月四日第五次院务会议(附表)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2期 ,85-88页] |
1939 |
全文阅读 |
| 会议录:二十八年二月十八日第六次院务会议纪录 |
廖世承 |
《国师季刊》 1939年[ 第2期 ,88-90页] |
1939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