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人格力量与思想力量——在上海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王元化 | 纪念与研究,1987(00):18-19 | 1987 | |
《阿信》·学风·现实 | 王元化,荣韦菁 | 电影艺术,1987(09):18-21 | 1987 | |
《随想录》三人谈 | 王元化,柯灵,吴强 | 文汇月刊,1986(10):6-9 | 1986 | |
关于目前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二次年会上的讲话 | 王元化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03):1-6 | 1986 | |
有生命力的文学是站着的文学 | 王元化 | 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86(12):183-185 | 1986 | |
关于当前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在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二次年会上的讲活 | 王元化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3):1-5 | 1986 |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讨论 | 王元化,徐中玉,蒋孔阳 | 文艺理论研究,1986(05):2-8 | 1986 | |
《中国文化之谜》序 | 王元化 | 新华文摘,1985(09):247-248 | 1985 | |
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改革 | 王元化 | 读书,1985(02):38-42 | 1985 | |
思想原则和研究方法二三问题——在中日学者《文心雕龙》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 | 王元化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1):48-52 | 1985 | |
上海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纪要 | 王元化等 | 王元化学馆藏 | 1985 | |
麒派艺术给我的感受 | 王元化 | 上海戏剧,1985(02):4 | 1985 | |
《文心雕龙》札记三则 | 王元化 | 中华文史论丛,1984(02):85-96 | 1984 | |
关于编写文学概论问题 | 王元化 | 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02):21-22 | 1984 | |
悼钟望阳——在钟望阳同志遗体告别会上的哀词 | 王元化 | 文艺报,1984(10):55-56 | 1984 | |
就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答记者问 | 王元化 | 社会科学,1984(07):14-16 | 1984 | |
Liu Xie e i modi della composizione letteraria(《刘勰与文学创作方式》) | 王元化 | Estratto da ANNALI,dell | 1984 | |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和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问题(座谈纪要) | 王元化,周振甫,徐中玉,王运熙,张文勋,孟繁海,牟世金 | 文史哲,1983(01):55-63 | 1983 | |
用科学态度研究古代文论遗产 | 王元化 | 新华文摘,1983(11):146-147 | 1983 | |
《文学沉思录》后记 | 王元化 | 读书,1983(06):85-87 | 1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