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治学与写作 |
钱谷融 |
文艺理论研究,1991(03):4-6 |
1991 |
全文阅读 |
| 序《20世纪中国小说的文化精神》 |
钱谷融 |
小说评论,1991(06):82-84 |
1991 |
全文阅读 |
| 《海山之恋》序 |
钱谷融 |
冰夫等著. 海山之恋. 北京:华艺出版社, 1992 |
1992 |
全文阅读 |
| 《郭沫若思想整体观》序 |
钱谷融 |
陈永志著. 郭沫若思想整体观.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
1992 |
全文阅读 |
| 港派与海派 |
钱谷融 |
上海采风月刊,1992,(12):26-30 |
1992 |
全文阅读 |
| 小说与“闲书” |
钱谷融 |
文艺理论研究,1992(03):5-7 |
1992 |
全文阅读 |
| 诗人与电影小说 |
钱谷融 |
中流,1992,(8):13-14 |
1992 |
全文阅读 |
| 《中国现代言情小说大系》总序 |
钱谷融 |
予且著. 如意珠.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
1993 |
全文阅读 |
| 纯真的爱心 清新的文字——尤今其人其作 |
钱谷融 |
当代作家评论,1993(01):121-123 |
1993 |
全文阅读 |
| 郭沫若的才能为何未能充分发挥 |
钱谷融 |
名作欣赏,1993(03):46 |
1993 |
全文阅读 |
| 作家书简(六束) |
钱谷融 |
上海文学,1993(6):54-58 |
1993 |
全文阅读 |
| 郭老的才能为何未能充分发挥——在纪念郭沫若一百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
钱谷融 |
文艺理论研究,1993(01):3-4 |
1993 |
全文阅读 |
| 作品贵在写出“真性情” |
钱谷融 |
文艺理论研究,1993(06):97 |
1993 |
全文阅读 |
| 港派与海派(三篇) |
蒋孔阳,余秋雨,钱谷融 |
新华文摘,1993,(3):159-162 |
1993 |
全文阅读 |
| 一点启示 |
钱谷融 |
郭沫若故居,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编.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96-97 |
1994 |
全文阅读 |
| 灯下 |
钱谷融 |
长宁时报,1994-10-27(3) |
1994 |
全文阅读 黄昏降低了。渐渐的,天黑透了,四周突然像充满着怀疑似地静了下来。而在那须发如银的老爹的茅屋里,却挤满了高嚷着“寂寞呀“空虚呀”的少年们。 “够了,孩子们!”摸一摸胡须,那慈祥的老人开口了。此刻,要紧的是如何排解你们的寂寞,还是让我为你们说一个故事吧!这故事的主人翁,才真正是一位无比的寂寞者呢!” 嚷嚷的少年们立刻安静下来了。一个个仰起了头,侧起了耳朵,热切地等... |
| 鲁迅创作研究的新成果 |
钱谷融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1):21-22 |
1994 |
全文阅读 |
| 性情之作——《南京姑娘》序 |
钱谷融 |
上海文学,1994,(4):77-80+76 |
1994 |
全文阅读 |
| 我看通俗文学 |
钱谷融 |
上海小说,1994,(3):105-106 |
1994 |
全文阅读 |
| 读黄海澄著《艺术价值论》 |
钱谷融 |
文艺理论研究,1994(01):68-69 |
1994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