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孙中山为介绍杨度给护法议员的一封信 |
陈旭麓 |
革命史资料1986,(4):28-29 |
1986 |
全文阅读 |
| 上海学刍议 |
陈旭麓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Z1):10-11;史林,1999(02):3-4+12 |
1986 |
全文阅读 |
| 民主思想的长卷 |
陈旭麓 |
书林1986,(8):30-32;科学社会主义1986,(9):154-156 |
1986 |
全文阅读 |
| 对于中国革命史的悬想 |
陈旭麓 |
革命史资料1986,(3):3-13 |
1986 |
全文阅读 |
| “因袭”——“规抚”——“创获”:孙中山的中西文化观论纲 |
陈旭麓 |
报刊资料选汇(中国近代史)1986,(11):114-115 |
1986 |
全文阅读 |
| 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 |
陈旭麓 |
求索,1985(03):82-89;人民日报.1985.08.02 |
1985 |
全文阅读 |
| 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 |
陈旭麓 |
学术月刊,1985(07):37-45 |
1985 |
全文阅读 |
| 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群学 |
陈旭麓 |
近代史研究,1984(02):161-175 |
1984 |
全文阅读 |
| 论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同一性 |
陈旭麓 |
江海学刊1984,(6):91-98 |
1984 |
全文阅读 |
| 历史的思考:谈我的《近代史思辨录》 |
陈旭麓 |
书林1984,(4):10-11 |
1984 |
全文阅读 |
| 《近代中国八十年》序言 |
陈旭麓 |
新华文摘1983,(10):245-246;人民日报.1983.08.05 |
1983 |
全文阅读 |
| 谈《宋教仁集》 |
陈旭麓 |
书林1982,(2):36-38 |
1982 |
全文阅读 |
| 论“中体西用” |
陈旭麓 |
历史研究,1982(05):39-55 |
1982 |
全文阅读 |
| 辨“夷”、“洋” |
陈旭麓 |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82,(12):57-59 |
1982 |
全文阅读 |
| 《瞿秋白年谱》序 |
陈旭麓 |
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82,(10):75-76 |
1982 |
全文阅读 |
| 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 |
陈旭麓 |
党的生活(上海)1981,(5):14-16 |
1981 |
全文阅读 |
| 光绪略论 |
陈旭麓 |
新华文摘1981,(1):72-74 |
1981 |
全文阅读 |
|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序言 |
陈旭麓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56-57 |
1981 |
全文阅读 |
|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
陈旭麓 |
历史研究,1980(06):3-19 |
1980 |
全文阅读 |
| 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问题 |
陈旭麓 |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80,(1):1-5 |
1980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