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中国学生活动的指导问题 | 陈科美 | 申论,1948(6):8-10 | 1948 | |
民主教育的理想与实施 | 陈科美 | 申论,1948(9):10-11 | 1948 | |
人格教育家人本主义哲学家之孔子 | 陈科美 | 时事新报晚刊,1948-05-15(0003) | 1948 | |
为繁荣教育科学創造有利条件 上海南京高等师范院校部分教授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見 | 孟宪承,高觉蛟,张耀翔,张文郁,萧春荣,常连直,欧元怀,陈科美,左任侠,杜佐周,沈百英,胡守义,赵谈?,李少? | 人民教育,1957(7):42-47 | 1957 | |
克伯屈——通过志愿活动的品格教育 | 却尔兹,陈科美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2(3):10-17 | 1962 | |
杜威的交替作用与学习理论的各个流派 | 密勒,陈科美 |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4(12):23-27,11 | 1964 | |
金贝尔、麦克克莱伦:《教育与新美国》一书的讨论与答辩 | 陈科美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4(11):35-41 | 1964 | |
对尤里契:《教育哲学》一书的讨论 | 陈科美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4(3):35-35 | 1964 | |
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包括美育 | 陈科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157-159 | 1979 | |
孔子教育思想笔谈 | 骆承烈,王越,李桂林,张焕庭,冯友兰,陈科美,冯天瑜,陈信泰,林传鼎,燕国材,李国榕,毛礼锐,吴杰,高时良,傅任敢,许椿生,王泗原,鲁杰,李奇,许梦瀛,郑其龙 | 教育研究,1980(2):42-73 | 1980 | |
美育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 陈科美 | 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美学研究小组编.美学资料集 下[M].1981:479-480 | 1981 | |
杜威教育哲学的重新探讨 | 陈科美 | 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82(7):115-120 | 1982 | |
陈科美自传 | 陈科美 | 晋阳学刊编辑部编.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2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220-232 | 1982 | |
杜威教育哲学的重新探讨 | 陈科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92-98 | 1982 | |
论美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 陈科美 | 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4):1-4 | 1982 | |
危机与希望 | 陈科美 | 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4):21-22 | 1982 | |
艺术:我们儿童一本较好的入门书 | 陈科美 | 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4):23-25 | 1982 | |
创造力与青年人 | 陈科美 | 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4):26-28 | 1982 | |
美国学校中的师生教学合同制 | 张伟俊,陈科美 | 比较教育研究,1984(5):53-56 | 1984 | |
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来看教学工作中的跃进问题 | 陈科美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编.教育学参考资料 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82-386 | 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