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我所见到的鲁迅(1936) | 郭光 | 《隽永的怀念——纪念郭圣铭先生文集》 | 1936 | |
意大利的今昔 | 郭节述 | 中央日报(重庆),1943-09-25(0003) | 1943 | |
美国精神 | 郭节述 | 国际编译,1944(3):46-52 | 1944 | |
The Value Of Knowledge Of The Past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古为今用(1949) | Sheng-Ming Kuo 郭圣铭 | 《隽永的怀念——纪念郭圣铭先生文集》 | 1949 | |
独立宣言 | 郭圣铭译 | 《隽永的怀念——纪念郭圣铭先生文集》 | 1957 | |
批判阿诺德·汤因比的反动史观 | 郭圣铭 | 文史哲,1962(1):29-41 | 1962 | |
约翰•里德及其名著《震撼世界的十天》 | 郭圣铭 | 《隽永的怀念——纪念郭圣铭先生文集》 | 1979 | |
查理曼帝国和它的分裂——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和法、德、意三国的由来 | 郭圣铭 | 历史教学,1979(5):25-29 | 1979 | |
汤因比的史学理论及其影响(上) | 郭圣铭 | 世界历史,1979(3):83-88 | 1979 | |
汤因比的史学理论及其影响(下) | 郭圣铭 | 世界历史,1979(4):80-82,89 | 1979 | |
古希腊的史学遗产(下) | 郭圣铭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4):76-80 | 1980 | |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史学 | 郭圣铭 | 历史研究,1981(2):169-185 | 1981 | |
波里比阿及其《通史》 | 郭圣铭 | 历史教学,1982(10):40-42 | 1982 | |
文艺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上) | 郭圣铭 | 历史教学问题,1982(5):9-13 | 1982 | |
文艺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中) | 郭圣铭 | 历史教学问题,1982(6):13-17 | 1982 | |
中古时期欧洲的史学(西方史学发展概述〈三〉) | 郭圣铭 | 外国史知识,1982(2):9-15 | 1982 | |
波里比阿 | 郭圣铭 |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 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302-307 | 1982 | |
普鲁塔克 | 郭圣铭 |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 上[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460-464 | 1982 | |
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 | 郭圣铭 | 历史教学,1983(1):42-44 | 1983 | |
文艺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下) | 郭圣铭 | 历史教学问题,1983(1):19-26 | 1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