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胡焕庸线”假说及其新发展:基于学说史视角的考察 | 吴传清,郑雷,黄成 | 期刊 | 贵州社会科学,2018(12):137-144 | 2018 | |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 李佳洺,陆大道,徐成东等 | 期刊 | 地理学报,2017(01):148-160 | 2017 | |
地理区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兼评胡焕庸线的适度修正 | 刘晓凤 | 期刊 | 当代经济管理,2017(02):78-85 | 2017 | |
中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与发展取向——基于“胡焕庸线”生态涵义对74个重点城市的分析 | 钟茂初 | 期刊 | 天津社会科学,2017(05):102-109 | 2017 | |
胡焕庸亚线构想与长江经济带人口承载格局 | 黄贤金,金雨泽,徐国良等 | 期刊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12):1937-1944 | 2017 | |
如何表征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兼论以胡焕庸线生态承载力涵义重新划分东中西部 | 钟茂初 | 期刊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9 | 2016 | |
新人一地关系:从“开发之后”看“开发之中 | 原华荣 | 期刊 | 探索与争鸣,2016(01):49-50 | 2016 | |
人口空间格局:放眼于面关注于流聚焦于点 | 朱宝树 | 期刊 | 探索与争鸣,2016(01):47-49 | 2016 | |
地理本性:胡焕庸线的突破与打破问题 | 王铮 | 期刊 | 探索与争鸣,2016(01):43-47 | 2016 | |
被忽略的“胡焕庸家庭户密度线”——家庭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曾毅 | 期刊 | 探索与争鸣,2016(01):38-41 | 2016 | |
跨学科对话:经济战略与地理约束 | 丁金宏 | 期刊 | 探索与争鸣,2016(01):36-38 | 2016 | |
胡焕庸线背后的真命题 | 罗国芬 | 期刊 | 探索与争鸣,2016(01):41-43 | 2016 | |
中国人口的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 | 吴瑞君,朱宝树 | 期刊 | 中国人口科学,2016(01):14-24,126 | 2016 | |
从六十五年发展看胡焕庸线 | 尹文耀,尹星星,颜卉 | 期刊 | 中国人口科学,2016(01):25-40,126 | 2016 | |
中国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胡焕庸线 | 王桂新,潘泽瀚 | 期刊 | 中国人口科学,2016(01):2-13,126 | 2016 | |
我国人口迁移大势和胡焕庸线思考 | 朱宝树 | 期刊 | 南方人口,2016(01):1-8 | 2016 | |
中国交通现代化发展展望——从“胡焕庸线”两侧分析 | 盛磊 | 期刊 | 经济研究参考,2016(14):31-37 | 2016 | |
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 | 陆大道,王铮,封志明等 | 期刊 | 地理研究,2016(05):805-824 | 2016 | |
新型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兼论“胡焕庸线”的地理学内涵 | 王开泳,邓羽 | 期刊 | 地理研究,2016(05):825-835 | 2016 | |
基于“胡焕庸线”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 | 高向东,王新贤,朱蓓倩 | 期刊 | 人口研究,2016(03):3-17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