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类型 出处 年份 查看
我国国际金融学的大师——陈彪如 图书 毛增余主编.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 第3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44 2002   
记经济学家兼翻译家——陈彪如 黄连华 图书 林本椿主编.福建翻译家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214-216 2004   
陈彪如(1910-2003) 王再平 图书 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编.沪盟先贤[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269-272 2016   
人老志弥坚,著述不停笔——经济学家陈彪如 图书 许玉龙编著.当代中国经济学百家 第2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85-90 1992   
研究国际金融竭尽心力的学者——陈彪如传略 周洁卿、吴建利 图书 《经济日报》主编.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 3[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157-174 1989   
陈彪如小传 徐基新 图书 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编辑部.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 第9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104-110页 1986   
学术辉煌桃李芬芳 报纸 国际金融报 2000   
陈彪如:经济研究要服务于伟大的改革实践 刘迪 报纸 文汇报,2020-03-29第7版 2020   
陈彪如:毕生报效祖国的著名经济学者 彭毅 网页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网页 2020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https://ec.jnu.edu.cn/2020/0820/c24921a508935/page.htm) 陈彪如(1910-2003),福建福州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学创始人。陈彪如先生是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之一,在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等方面所做的系统研究,对国家经济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944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4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底回国,受聘为暨...
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秦玲 图书 文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85-291 2017 Normal0false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秦 玲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学习、宣传讲授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培养和造就建设人才,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校政治教育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过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
纪念陈彪如百年诞辰暨首届“陈彪如国际金融论坛”举行 报纸 华东师范大学报 版次: 第01版:华师要闻:第1472期(总第1473期) 201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中心https://news.ecnu.edu.cn/8a/e4/c1833a35556/page.htm) 在陈彪如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校校友会金融分会、金融与统计学院于12月11日隆重举行纪念陈彪如百年诞辰暨首届“陈彪如国际金融论坛”活动。校党委书记张济顺、校长俞立中,校党委副书记罗国振出席典礼。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为论坛发来贺信。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
追忆陈彪如先生对经济学科建设的贡献 陈伯庚 报纸 华东师范大学报 版次: 第04版:夏雨岛 2017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中心https://news.ecnu.edu.cn/5b/be/c1851a89022/page.psp)陈彪如先生逝世已经十三个年头了,他对我校经济学科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陈彪如教授1951年院系调整后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直到2003年春逝世,在师大整整工作了半个多世纪。作为他带教的青年教师和同事,我与他共事四十七个春秋,交往甚密,许多事鲜为人知,深深感到有责任把他的贡献公布于众。带教青年教师,培养教学骨干彪如先生...
我所认识的“南陈北钱” 吴念鲁 期刊 金融博览,2015(08):68-69. 2015   
三坊七巷名人对中国现代经济学传播的贡献 徐淑云 期刊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47-50. 2015   
学术名家 陈彪如 期刊 学术月刊,2005(09):130-129 2005   
陈彪如与中国的国际金融学 殷德生 期刊 学术界,2003(04):216-222. 2003   
我校远东国际金融学院庆贺陈彪如教授九佚华诞 施有文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53. 2000   
国际金融研究领域的新开拓——评介陈彪如教授新著《国际金融概论》 阿西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92-93.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