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陈彪如自述 | 高增德,丁东编,陈彪如撰 | 世纪学人自述 第4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01,第91-100页 | 2000 | |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 | 自印本 | 1994 | |
国际舆论与东北问题(第二篇)(续) | 陈彪如、潘如澍、王彦美 | 《大公报(天津)》 1931 年 12 月 31 日 [0004 版] | 1931 | |
国际舆论与东北问题(第二篇) | 陈彪如、潘如澍、王彦美 | 《大公报(天津)》 1931 年 12 月 30 日 [0004 版] | 1931 | |
国际兴论与东北问题 东北危机之面面观 | 陈彪如 | 《大公报(天津)》 1932 年 1 月 12 日 [0004 版] | 1932 | |
战后欧洲的国际关系 | 陈彪如 | 《政治学报(北平)》 1932 年 [ 第[2]卷 ,192-209页 ] | 1932 | |
弗里德曼论失业还是通货膨胀?——介绍他的一篇演讲稿 | 外国经济编辑室 | 不详 | 不详 | |
东南亚”金融风暴“敲响经济发展警钟 | 陈彪如 | 解放日报 | 1997 | |
国际金融动荡不宁 防范风险刻不容缓 | 陈彪如 | 文汇报,1997-11-05(6) | 1997 | |
明年军缩大会之成败观 | 陈彪如 | 《清华周刊》 1931 年 [ 第36卷 第3期 ,8-16页 ] | 1931 | |
东地中海国际局势的演变 | Hudson,G.F. ;陈彪如译 | 《世界政治》1940年第5卷第10期,51-63页 | 1940 | |
战後棉纺织业之管理 | 陈彪如 | 中央银行月报.1949,(4):11-56. | 1949 | |
经济思想中的制度因素 | 史托金;陈彪如译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59(09):7-10. | 1959 | |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美国經济中的相互作用 | 史托金;陈彪如译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59(09):7-10. | 1959 | |
德国新自由主义 | 奥立佛;陈彪如译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0(11):22-26. | 1960 | |
论数理经济 | 皮斯吞;陈彪如译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0(01):5-7. | 1960 | |
米撤斯的利益调和论 | 奥立佛;陈彪如译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0(11):8-12. | 1960 | |
吉尔曼利润率的下降一书评论综述 | 陈彪如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1,(4):34-36. | 1961 | |
经济理论的趋势 | 达斯古普塔;陈彪如译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1(09):22-25. | 1961 | |
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杜玛;陈彪如译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1(09):6-10. | 1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