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桥梁隧道与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发展 |
陈吉余 |
陈吉余.奋力长江河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2007 |
全文阅读 |
| 我国沿海重大自然灾害防治对策的预研究 |
陈吉余 |
陈吉余.奋力长江河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2007 |
全文阅读 |
| 中国河口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
陈吉余,陈沈良 |
海洋与湖沼,2007(6):481-486 |
2007 |
全文阅读 |
| 长江口南汇东滩滩地地貌演变分析 |
刘杰,陈吉余,陈沈良 |
泥沙研究,2007(6):47-52 |
2007 |
全文阅读 |
| 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 |
文伏波,韩其为,许炯心,胡春宏,陈吉余等 |
水科学进展,2007(1):140-140 |
2007 |
全文阅读 |
| 长江口南汇东滩近岸淡水资源的成因探讨 |
曹勇,陈吉余 |
水科学进展,2007(3):410-414 |
2007 |
全文阅读 |
| 滩涂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协调发展探讨——以上海市为例 |
陈吉余,程和琴,戴志军 |
中国工程科学,2007(6):11-17 |
2007 |
全文阅读 |
|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Navigational Improvements in the North Passage, Yangtze Estuary |
刘杰,陈吉余,徐志扬,乐嘉海 |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2007(4):611-624 |
2007 |
全文阅读 |
| 长江大通—徐六泾之间沿江引水工程调查及思考 |
张二凤,陈吉余,何青 |
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分会编.第十届中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26-33 |
2007 |
全文阅读 |
|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idal Flats and Wetlands-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Area |
陈吉余; 程和琴; 戴志军; Doeke EISMA; |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8, 22(4): 649-662 |
2008 |
全文阅读 |
| 奠基遥感、引领空间科学之中国地学巨擘——陈述彭院士 |
陈吉余 |
陈吉余.奋力长江河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2008 |
全文阅读 |
| 长江口北支整治建议 |
陈吉余 |
陈吉余.奋力长江河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2008 |
全文阅读 |
| 长江口环境变迁的生态危机与调控对策 |
陈吉余 |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5 |
2008 |
全文阅读 |
|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南北槽分汊段河床演变 |
刘杰,陈吉余,徐志扬 |
水科学进展,2008(5):605-612 |
2008 |
全文阅读 |
| 特枯水文年长江河口汛期盐水入侵观测分析 |
戴志军,李为华,李九发,陈吉余 |
水科学进展,2008(6):835-840 |
2008 |
全文阅读 |
| 我和中国河口海岸研究 |
陈吉余 |
王平,丁平兴主编.实践与创新:河口海岸 50 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245-248 |
2008 |
全文阅读 |
| 2006年长江特枯径流特征及其原因初探 |
徐俊杰,何青,刘红,陈吉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5):716-722 |
2008 |
全文阅读 |
| 2006年特大枯水期间长江中下游河床沙与悬沙沿程变化特征 |
闫虹,戴志军,李九发,赵军凯,张小玲,陈吉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A1):82 |
2008 |
全文阅读 |
|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idal Flats and Wetlands-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Area |
陈吉余,程和琴,戴志军等 |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2008(4):649 |
2008 |
全文阅读 |
| 河口过程中第三驱动力的作用和响应:以长江河口为例 |
陈吉余,程和琴,戴志军 |
自然科学进展,2008(9):994-1000 |
2008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