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泰斗张奠宙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素质:广博的数学通识,准确的科学语言,良好的计算能力,周密的思维习惯,敏锐的数量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技术。

 

——张奠宙

 

张奠宙(1933.5-2018.12.20),浙江奉化人,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研究生班,1986年因研究算子理论升任教授,同时受托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研究室的研究员。1988年张奠宙参加了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并于199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主持了规模空前的ICMI-中国数学教育会议,后来担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 的执行委员。之后又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加州伯克利的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进行了两年的访问。1995年至1998年,张奠宙曾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国际数学教育的领导机构。1999年,张奠宙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在20032004年,张奠宙又组织了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研讨数学双基教学,并主编《中国数学双基教学》,尝试把双基教学系统化和理论化,将它作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推向世界。2004年,与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一起主编《数学教育概论》,以全新的国际视野阐述数学教育学特定的规律,以大量的中国数学教育教学案例彰显中国特色,以理论篇和实践篇的分述帮助读者更好地走上教学岗位。

张奠宙长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函数论的科研和教学,研究领域为线性算子谱理论,与程其襄等合著的《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风行全国。而其主要学术贡献在“中国现代数学史”方面。1986年,张奠宙所著《20世纪数学史话》引起杨振宁、陈省身的重视,在两人指点下陆续推出的《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20世纪数学经纬》《陈省身传》等著作,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史的奠基之作。

同时,张奠宙也是我国数学教育学科的理论奠基人之一,著有《中国数学双基教学》《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情真意切话数学》等。

张奠宙是数学、数学史、数学教育的三栖学者,在泛函分析研究领域对中国的数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数学普及、数学教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带领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20181220日,张奠宙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5岁。

更多个人传记查看:

张奠宙:数学界杰出的“三栖教授”——摘自《海上甬人风采录 第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