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对“批判在数学发展史观中的形而上学观点”的意见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1957,(第8期):45-46 |
1957 |
全文阅读 |
| 二十世纪数学史上的几件事_ |
张奠宙 |
甘肃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第1期):11-15 |
1979 |
全文阅读 |
| 敢作敢为的“布尔巴基” |
张奠宙 |
光明日报《科学》副刊组. 智慧之光-科苑百花集 2[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2.06:10. |
1982 |
全文阅读 |
| 两位女数学家的道路 |
张奠宙 |
光明日报《科学》副刊组. 智慧之光-科苑百花集 2[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2.05:7. |
1982 |
全文阅读 |
| 数学界波兰之星的升起 |
张奠宙 |
科普文摘,1983,(第3期):38-42 |
1983 |
全文阅读 |
| 中国现代数学的形成(1859—1935) |
张奠宙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6,(第2期):54-57 |
1986 |
全文阅读 |
| 二十世纪的中国数学与世界数学的主流 |
张奠宙 |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第3期):274-280 |
1986 |
全文阅读 |
| 现代纯粹数学的若干发展趋势 |
张奠宙 |
科学,1986,(第3期):176-180,218,239 |
1986 |
全文阅读 |
| 现代微分几何的形成与发展 |
张奠宙 |
科学,1986,(第4期):309-310 |
1986 |
全文阅读 |
| 数学人才的选拔-"数学奥林匹克"的历史 |
张奠宙,赵斌 |
数学教学研究,1987,(第4期):37-38 |
1987 |
全文阅读 |
| 沃尔夫数学奖 |
张奠宙 |
百科知识,1987,(第10期):76-78 |
1987 |
全文阅读 |
| 关于数学文化的一点思考 |
张奠宙 |
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1988,(第10期):96-97 |
1988 |
全文阅读 |
| 现代数学方法的若干特点 |
张奠宙 |
袁运开主编. 自然科学方法研究 1[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05:126. |
1988 |
全文阅读 |
| 我国最早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 |
张奠宙 |
科学,1990,(第3期):212 |
1990 |
全文阅读 |
| 李俨与史密斯通信始末(1915—1917) |
张奠宙 |
中国科技史杂志,1991,(第1期):75-83 |
1991 |
全文阅读 |
| 杨振宁教授谈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 |
张奠宙 |
科学杂志,1991,(第2期):83-95;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1991,(第6期):81-85 |
1991 |
全文阅读 |
| 《代微积拾级》的原书和原作者 |
张奠宙 |
中国科技史杂志,1992,(第2期):86-90 |
1992 |
全文阅读 |
| 杨振宁的成功之路 |
张奠宙 |
科学画报,1992,(第9期):1-4 |
1992 |
全文阅读 |
| 杨振宁和当代数学 |
张奠宙 |
科学杂志,1992,(第3期):3-9,55 |
1992 |
全文阅读 |
| 杨振宁谈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 |
张奠宙 |
新华文摘,1991,(第7期):179-181;现代物理知识,1992,(第1期):7-10 |
1992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