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对“批判在数学发展史观中的形而上学观点”的意见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1957,(第8期):45-46 | 1957 | |
二十世纪数学史上的几件事_ | 张奠宙 | 甘肃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第1期):11-15 | 1979 | |
敢作敢为的“布尔巴基” | 张奠宙 | 光明日报《科学》副刊组. 智慧之光-科苑百花集 2[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2.06:10. | 1982 | |
两位女数学家的道路 | 张奠宙 | 光明日报《科学》副刊组. 智慧之光-科苑百花集 2[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2.05:7. | 1982 | |
数学界波兰之星的升起 | 张奠宙 | 科普文摘,1983,(第3期):38-42 | 1983 | |
中国现代数学的形成(1859—1935) | 张奠宙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6,(第2期):54-57 | 1986 | |
二十世纪的中国数学与世界数学的主流 | 张奠宙 |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第3期):274-280 | 1986 | |
现代纯粹数学的若干发展趋势 | 张奠宙 | 科学,1986,(第3期):176-180,218,239 | 1986 | |
现代微分几何的形成与发展 | 张奠宙 | 科学,1986,(第4期):309-310 | 1986 | |
数学人才的选拔-"数学奥林匹克"的历史 | 张奠宙,赵斌 | 数学教学研究,1987,(第4期):37-38 | 1987 | |
沃尔夫数学奖 | 张奠宙 | 百科知识,1987,(第10期):76-78 | 1987 | |
关于数学文化的一点思考 | 张奠宙 | 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1988,(第10期):96-97 | 1988 | |
现代数学方法的若干特点 | 张奠宙 | 袁运开主编. 自然科学方法研究 1[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05:126. | 1988 | |
我国最早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 | 张奠宙 | 科学,1990,(第3期):212 | 1990 | |
李俨与史密斯通信始末(1915—1917) | 张奠宙 | 中国科技史杂志,1991,(第1期):75-83 | 1991 | |
杨振宁教授谈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 | 张奠宙 | 科学杂志,1991,(第2期):83-95;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辩证法),1991,(第6期):81-85 | 1991 | |
《代微积拾级》的原书和原作者 | 张奠宙 | 中国科技史杂志,1992,(第2期):86-90 | 1992 | |
杨振宁的成功之路 | 张奠宙 | 科学画报,1992,(第9期):1-4 | 1992 | |
杨振宁和当代数学 | 张奠宙 | 科学杂志,1992,(第3期):3-9,55 | 1992 | |
杨振宁谈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 | 张奠宙 | 新华文摘,1991,(第7期):179-181;现代物理知识,1992,(第1期):7-10 | 1992 |